
分界线在汉英词典中的核心释义指划分不同区域或范畴的标识性界限。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该词对应英语"dividing line"或"boundary line",表示事物之间的区隔标准。从语言对比角度看,《牛津英汉双解词典》特别强调其双重功能:既指具象的地理分隔(如山脉、河流构成的natural boundary),也指抽象概念的区别标准(如意识形态的demarcation)。
在语法标注方面,《剑桥英汉双解词典》指出该词属于复合名词结构,"分界"作为动词短语修饰中心词"线",对应英语中"dividing"作为现在分词修饰"line"的构词方式。地理学术语境下,《中国大百科全书》将其细化为三类:①自然地理分界线(如秦岭-淮河线)②行政分界线(如省界)③时区分界线(如国际日期变更线)。
词源考证显示,该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辨其地域,分其界线",英语对应词"dividing line"则源自16世纪土地测量术语。现代用法扩展至社会学领域,《大英百科全书》记载其可表示文化差异界限,如"数字分界线"(digital divide)特指技术获取能力的鸿沟。
分界线是用于划分不同区域、状态或概念的界限,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分界线指明确区分两个独立事物或领域的标志性界限。它既可以是物理存在的实体边界(如国境线、运动场标线),也可以是抽象概念的分隔(如时间阶段、社会群体划分)。
分界线更强调具体可见的划分标志(如地图上的实线),而“界线”偏向抽象概念的分隔(如道德界限)。例如“三八线”是分界线,而“是非界限”属于抽象界线。
通过分界线,人们能更清晰地认知事物归属,辅助决策判断。其具体形态和意义会随应用场景变化,但核心功能始终是建立可识别的分隔标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