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封建割据英文解释翻译、封建割据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feudal separation

分词翻译:

封建的英语翻译:

feudalism

割据的英语翻译:

set up a separatist regime by force of arms

专业解析

封建割据 (fēngjiàn gējù) 指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特别是中央集权衰弱时,地方上的封建领主(如诸侯、藩镇、军阀等)凭借其拥有的土地、军队和行政权力,形成相对独立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体,不服从或削弱中央政权统治,导致国家处于分裂状态的现象。

核心特征与内涵:

  1. 政治分裂性:名义上属于统一王朝,实则地方势力各自为政,中央政令难以通行。统治者(如节度使、世侯)在辖区内拥有高度自治权,包括征税、征兵、任命官员等。
  2. 军事独立性:地方领主掌握私人武装或地方军队,成为割据的武力基础。这些军队效忠地方首领而非中央,常引发相互攻伐或对抗中央的战争。
  3. 经济基础: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核心。领主控制大量土地和依附农民(佃农、部曲),形成自给自足的地方经济体系,为割据提供物质保障。
  4. 中央与地方矛盾:本质是地方分权势力与中央集权统治之间的矛盾激化。当中央权威衰落(如皇权更迭、外患加剧),地方势力便乘机坐大,形成割据局面。

英文对应翻译与解释:

在汉英词典中,"封建割据"通常译为"feudal separatism" 或"feudal fragmentation"。

因此,"feudal separatism" 准确描述了在封建制度框架下,因地方势力膨胀而导致国家政治分裂的历史现象。

历史典型例证:

中国历史上,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如河北三镇)和五代十国时期是封建割据的突出表现。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截留赋税,官职世袭,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导致长期战乱与社会动荡。

权威参考来源:

  1. 《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对“封建割据”的定义及历史背景的权威阐释。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权威历史工具书]
  2. 《中华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藩镇割据"条目详细解析了唐代封建割据的形成与影响。 [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权威百科全书]
  3. Fairbank, J. K., & Goldman, M. (2006). China: A New History (2nd ed.). Belknap Press.:西方权威汉学著作,从社会结构角度分析中国封建时期的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冲突(Chapter 4: The Restoration of Empire: Sui and Tang)。 [来源:哈佛大学出版社学术专著] DOI:10.2307/j.ctvjf9w4b
  4. "Feudalism in Chinese History" - Oxford Research Encyclopedia of Asian History:牛津大学出版社在线学术资源,探讨中国语境下“封建”与“割据”的关联性及与欧洲封建制的比较。 [来源:牛津大学出版社学术百科全书] https://doi.org/10.1093/acrefore/9780190277727.013.276

网络扩展解释

“封建割据”是一个历史术语,指封建社会中地方势力凭借武力或政治权力占据部分地区,形成与中央政权对抗的分裂局面。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封建时代地方势力脱离中央政权控制,通过军事或政治手段占据特定区域,形成独立统治的现象。这种现象既体现了地方势力的强大与独立性,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分裂性( )。

二、历史背景

  1. 典型时期:如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多个地方政权并存,直到宋太祖赵匡胤统一中原()。
  2. 成因:中央集权衰弱、地方军事力量崛起、经济资源分配不均等。

三、主要特点

四、影响与评价


如需更深入的历史案例或学术分析,可参考《中国通史》等权威著作()。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