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covenant
protect; safeguard; ensure; patronize; preserve; shelter; shield; preservation
protection
【计】 protection
【化】 covering
【医】 conservancy; protection
【经】 custody; safeguard
article; clause; item; provision; term
【化】 article; item
【经】 article; clause; ordinance; provision; stipulation
在汉英法律词典框架下,“保护条款”(Protective Clause)指合同中为特定主体权益设立的风险规避机制,其核心功能在于通过预设条件限制或责任分配实现权利义务平衡。牛津法律词典将其定义为“缔约方在不可抗力、市场波动等预设场景下激活的特殊免责或补偿规则”(Black's Law Dictionary, 11th ed.),该定义与我国《民法典》第533条情势变更原则形成法理呼应。
具体实践层面,世界贸易组织(WTO)协定中普遍采用双重保护条款结构:实质性条款(Substantive Provisions)明确成员国的市场准入权益,程序性条款(Procedural Safeguards)则规定贸易救济措施启动标准(WTO Legal Texts, Article XIX)。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发布的《合同指南》进一步指出,有效保护条款需包含三个要件:触发事件的客观性、损害结果的直接关联性、补救措施的合理性。
该术语与“免责条款”(Exemption Clause)存在本质差异,前者侧重风险预防,后者着重后果免除。美国法学会《合同法重述(第二版)》第351条特别强调,法院审查保护条款时需重点考察条款制定的对等性及信息披露完整性。
保护性条款是法律或合同中为保护特定方利益而设定的约束性规定,主要应用于债券融资和股权投资领域,具体解释如下:
在债券或贷款合同中,债权人通过条款约束借款人行为,降低违约风险。根据,可分为三类:
一般性保护条款
适用于大多数借款合同,包括:
例行性保护条款
要求企业定期提交财务报表等例行事务,便于债权人监控经营状况。
特殊性保护条款
针对特殊情况设定,例如:
在股权投资(如私募基金)中,保护性条款赋予投资人对公司重大决策的否决权,防止小股东利益受损。常见适用场景包括:
提示:具体条款内容需结合合同约定,不同场景下的适用范围和严格程度差异较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