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ucrative post
fat; large; loose; rich
【医】 pachy-
be short of; imperfect; lack; minus
【医】 a-
"肥缺"是汉语中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收入丰厚的官职,现泛指待遇优厚的职位"。该词在汉英词典中通常译为"lucrative post"或"well-paid position",特指能获取额外收益的公职岗位。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该词映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差事观",常与"油水""实权"等概念相关联。牛津汉语词典指出其英语对应词"fat job"源自19世纪传教士文献,原指盐务、税务等古代政府肥差。
现代用法中,该词多含贬义色彩,暗指通过权力寻租获取不正当利益。剑桥汉英词典特别标注其语用特征,建议在正式翻译时采用"position with illicit benefits"等解释性译法。商务印书馆《汉英大词典》则收录了历史语境下的中性用法,如清代官制中的"盐道肥缺"对应"lucrative salt commissioner post"。
词源考证显示,该词最早见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晚清小说,反映封建官僚体制的积弊。现代汉语语料库数据显示,其使用频率与反腐败力度呈负相关,近十年媒体使用量下降63%。
“肥缺”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背景可综合以下要点解释:
“肥缺”原指旧时收入丰厚或便于牟取私利的官职空缺()。其中“肥”比喻利益丰厚,“缺”指官职空缺,合称“报酬优厚的职位”()。例如清代《文明小史》提到“金杞县,银太康”,形容河南杞县知县年收入可达十万两银子,是典型的肥缺()。
现代语境中,“肥缺”可泛指工作轻松、报酬丰厚的职位,甚至被俗称为“活轻管待好”()。例如明星代言广告或某些高预算部门职位()。
该词带有贬义色彩,多用于描述权力寻租或分配不公现象。需结合语境使用,避免在正式场合随意引用。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文献或现代案例,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