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rcenet; sarsenet
薄绸(bó chóu)是一种轻薄透光的平纹丝织物,在汉英词典中通常对应以下英文释义及专业解释:
薄绸
克重与厚度
单位面积重量约20-50g/m²(夏季服装用),厚度通常在0.05-0.15mm之间,透光率可达60%以上。来源:《纺织材料学》(中国纺织出版社)
工艺特征
历史背景:
明清时期江南织造府列为贡品,民国时期改良为"电力纺"实现量产。来源:《中国丝绸通史》(苏州大学出版社)
现代用途:
《汉英综合大词典》收录:
薄绸 n.chiffon(特指仿丝质感的化纤织物);habutai(日源词,指原生丝薄绸)
中文名称 | 英文对应 | 关键差异 |
---|---|---|
薄绸 | Habutai silk | 原生桑蚕丝织造 |
雪纺 | Chiffon | 通常为涤纶仿丝 |
欧根纱 | Organza | 捻度更高,质地挺括 |
注:专业定义参考ISO 2076:2021《纺织品化学纤维属名》对丝织物的分类标准。
“薄绸”是一种质地轻薄柔软的丝织品,通常由细丝或生丝织成。以下是详细解释:
定义与材质
薄绸属于丝织品的一种,其特点是纤维细腻、结构致密且表面光滑。古代文献中,“纨”指细致洁白的薄绸(如《说文解字》中描述为“白致缯”),而“绸”则泛指薄软的丝织品。
工艺与用途
相关别称
不同语境下,薄绸可称为“绡”“纨”或“纺绸”,例如“绞绡”即生丝织成的薄绸,法语中对应的词汇为“foulard”。
古籍引用
《战国策·齐策》提到“糅罗纨”,《红楼梦》中“纨袴”一词也借用了薄绸的洁白细腻象征人物特质。
总结来看,薄绸是兼具实用与工艺价值的传统丝织品,其名称和用途随历史演变略有差异,但核心特征始终为“薄、软、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