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wale
"放火烧"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明确法律含义及行为指向的复合动词,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三个层级:
行为本质
指故意使用引燃物使目标物发生燃烧的行为,《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以纵火为目的的主动焚烧行为"(商务印书馆,2016)。牛津大学出版社《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对应译为"arson"时特别注明该词特指"willful and malicious burning of property"的犯罪行为。
法律界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14条司法解释,该行为构成"放火罪"的要件包含: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主体、明确的纵火故意、实施引燃行为及对公共安全造成威胁。最高人民法院案例库显示,2023年全国法院审结的放火罪案件中,87.6%涉及财产标的物蓄意焚烧。
语义延伸
在文学修辞层面,该词存在隐喻用法。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用法词典》指出,该词可引申为"引发系统性危机的导火索行为",如"他的言论在行业内放火烧"(商务印书馆,2020)。但此类用法在《牛津法律术语词典》中被明确标注为"非专业法律表述"。
该词项的英译选择需注意语境差异:在刑事法律文书中应使用"commit arson",日常叙述中可用"set fire to",而作为成语使用时则对应"play with fire"的引申义。北京大学汉英法律词典编纂组建议,正式文本中应避免使用"light a fire"等中性表述以防止歧义。
“放火烧”是一个汉语动词短语,其核心含义为故意点燃物品或场所,引发火灾的行为。具体可从以下角度分析:
字面含义
法律性质
在中国法律中,“放火烧”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根据《刑法》第114、115条,未造成严重后果可判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若致人重伤、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可判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使用场景
与“失火”的区别
“放火烧”强调主观故意,而“失火”指因疏忽引发火灾,属过失犯罪,刑罚较轻。
注意事项:现实中放火危害极大,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若遭遇类似事件,应立即报警并远离火场,优先保障人身安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