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amplified factor
放大倍率(Magnification)指光学或电子设备中,成像尺寸与物体实际尺寸的比例关系。该参数常用于显微镜、望远镜、投影仪等设备的技术规格描述,其数学表达式为: $$ M = frac{h_i}{h_o} = frac{v}{u} $$ 其中$h_i$为像高,$h_o$为物高,$v$为像距,$u$为物距。
在工程实践中,放大倍率的计算需考虑设备类型差异:光学显微镜通常采用物镜与目镜倍率乘积计算总放大率,例如40倍物镜搭配10倍目镜可实现400倍放大效果;而电子显微镜的倍率则由电磁透镜系统控制,可达到百万倍级别。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汉英对照解释,"放大倍率"对应的标准译法为"magnification power",特指"光学系统改变物体表观尺寸的能力"。该参数直接影响观察精度,例如生物实验室常用的共聚焦显微镜,其轴向分辨率与横向分辨率均与放大倍率存在函数关系。
值得注意,过高的理论倍率可能引发空放大现象。美国光学学会研究指出,光学系统实际有效倍率受限于物镜数值孔径(NA值),遵循经验公式:最大有效倍率=1000×NA。这一物理限制解释了为何100倍油镜需配合浸油使用以提升分辨率。
放大倍率是光学系统中描述成像尺寸与实际物体尺寸比例的重要参数,具体解释如下:
放大倍率指物体通过光学系统(如相机镜头、显微镜)成像后,在焦平面(如感光元件)上的影像尺寸与实际物体尺寸的比值。例如1:1表示成像与实物等大,1:4表示成像为实物的四分之一。
如需更专业的参数对比或历史发展信息,可查阅光学工程领域的专业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