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明"一词在汉英词典中的核心释义可拆解为三层含义:
"发明"由"发"(展现、开启)和"明"(阐明、使明朗)构成,字面意为"揭示未知事物或创造新方法"。其古义见于《史记·天官书》"发明星象",指对自然规律的发现与阐释,后引申为技术创造。
首创性创造(核心义)
指通过科学研究首次提出新技术、方法或设计。
例: 爱迪生发明了电灯(Edison invented the electric lamp)。
对应英文:invent(创造前所未有的实物)
法律语境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条,发明指对产品、方法或其改进提出的新技术方案,需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对应英文:invention(受法律保护的创新成果)
广义引申义
指独创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非实体),如"发明了一套算法"。
对应英文:devise(设计新方法)/create(创造新体系)
"发明"(invent)强调从无到有的创造(如电话),而"发现"(discover)指揭示已存在事物(如电磁波)。
英文"invention"特指可申请专利的技术方案(参考《专利审查指南》第二章)。
(注:因平台限制无法提供直接链接,建议通过官方出版物或WIPO官网查阅完整定义)
“发明”是指通过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活动,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事物、新方法或新技术的过程。其核心在于“从无到有”的创新性,通常具备以下特征:
新颖性
发明必须是全新的,未曾在现有知识或技术体系中出现过。例如,爱迪生发明的电灯(1879年)首次实现了电能的稳定光能转换,与过去的油灯、蜡烛等有本质区别。
实用性
发明需具备实际应用价值,能解决特定问题或满足需求。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通过植物纤维制作书写材料,替代了昂贵的竹简和绢帛。
技术性
发明往往基于科学原理或技术手段,需通过实验、设计等系统性过程实现。例如蒸汽机(瓦特改良)利用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推动了工业革命。
法律认定(专利层面)
现代社会中,发明需符合专利法的“三性”标准:新颖性、创造性和工业实用性,经申请通过后受法律保护。
与“发现”的区别:
发明是创造原本不存在的事物(如电话),而发现是揭示自然界已存在的规律或现象(如万有引力)。两者均推动人类进步,但本质不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