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伐木(fámù)在汉英词典中的核心释义为:动词,指砍伐树木,对应的英文翻译为"cut down trees; lumber; fell trees"。以下从语义解析、应用场景及权威来源展开说明:
字义溯源
“伐”本义为“砍击”(《说文解字》:击也),引申为砍伐;“木”即树木。二字组合明确指向人为砍伐树木的行为,强调动作目的性与结果(如获取木材、清理林地等)。
英文对应词差异
林业生产
指规模化砍伐林木以获取木材资源,如:
"可持续伐木需遵循森林管理协议"(Sustainable logging requires adherence to forest management plans)。
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术语库(FAO Forestry Terms)。
文学隐喻
古典文学中常象征“破坏自然”或“开拓荒地”,如《诗经·小雅》:"伐木丁丁,鸟鸣嘤嘤",以伐木声起兴,反喻生态和谐。
定义:"采伐林木"(第368页),标注为及物动词。
英译条目:"cut timber; lumber"(牛津大学出版社,2010)。
中国林业标准《LY/T 2383-2014 林业资源术语》将"伐木"列为采伐作业核心环节,区别于"集材""运材"。
来源索引
: 联合国粮农组织林业术语库, Logging and Harvesting 条目.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牛津英汉汉英词典》.
: 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林业资源术语》(LY/T 2383-2014).
“伐木”是一个多维度词汇,既有具体的生产活动含义,也承载了文学与历史的隐喻。以下从不同层面综合解析:
指采伐林木的工序,是森林作业的首要步骤,包含清理障碍物、确定伐倒方向、开辟安全道、放倒树木等流程。该词在《国语》《胆剑篇》等文献中均有记载,强调其作为生产活动的实用性。
在《诗经·小雅》另一篇中,通过“鸟求友声”对比“人不求友”,衍生出讽刺不善交友的引申义,体现词汇的语境多变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伐木》全诗内容或具体采伐技术,可参考《诗经》原文或林业操作规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