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person under a legal disability
在汉英法律词典语境下,"法律上无行为能力的人"指依法不能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其行为原则上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自然人。其核心概念与法律效果如下:
一、核心定义与法律依据 指因年龄、智力或精神健康状况等原因,不具备独立进行有效民事法律行为的能力的自然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条至第二十四条,此类人群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原则上无效(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行为除外),需由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其英文对应术语为"Person Without Capacity for Civil Conduct" 或"Person Having No Capacity for Civil Acts"(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英文官方译本)。
二、典型群体范围
三、核心法律效果
四、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区别 区别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八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及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可独立实施与其能力相适应的行为,"无行为能力人"的独立行为范围受到更严格限制,原则上不具备独立实施有效法律行为的能力。
权威参考来源: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三十四条、第一百四十四条。可查阅全国人大官网法律库: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2006/75ba6483b8344591abd07917e1d25cc8.shtml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22〕6号):对民事行为能力的认定标准有进一步细化规定。可查阅最高人民法院官网:https://www.court.gov.cn/fabu-xiangqing-337021.html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英文译本(Official English Translation):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组织翻译,提供权威英文法律术语对照。
根据中国《民法典》规定,法律上的“无行为能力人”指因年龄或精神状况无法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主体,其民事活动必须由法定代理人代理。以下是具体解释:
年龄标准
精神状态标准
如需进一步了解认定流程或例外情形,可参考《民法典》原文或咨询专业法律机构。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