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legal terminology; legal terms
法律术语汉英对照与专业释义
在汉语中,“原告”指因自身权益受损而向法院提起诉讼的一方。英语对应术语“plaintiff”源于普通法体系,特指民事诉讼中主动发起诉讼的主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19条,原告需具备直接利害关系且起诉符合法定条件(来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官网,http://www.npc.gov.cn)。
“被告”指被原告指控侵犯其合法权益,并由法院通知应诉的当事人。英语术语“defendant”在英美法系中涵盖刑事与民事案件中的被诉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4条,被告享有辩护权及无罪推定原则保护(来源:最高人民法院,http://www.court.gov.cn)。
汉语“侵权行为”指因过错或法律规定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对应英语“tort”,源自拉丁语“tortum”(扭曲)。《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6条明确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行为违法性、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及主观过错(来源:北大法律信息网,http://www.pkulaw.cn)。
“法人”指依法成立、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组织,如公司或非营利机构。英语术语“legal person”强调法律拟制人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57条,法人以其全部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来源:中国法律资源库,http://www.lawinfochina.com)。
汉语“刑事责任”指因犯罪行为需承担的法律后果,英语“criminal liability”强调违反刑法后的惩罚性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条界定犯罪行为需具备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与应受刑罚性(来源:国务院法制办公室,http://www.chinalaw.gov.cn)。
权威参考来源
法律术语是法律领域内具有特定含义和规范性的专业用语,其定义和特点如下:
法律术语是经过法律体系严格定义的词汇或概念,用于精确描述法律关系、权利义务及法律程序。它具有编纂性、权威性,反映了法律行为的价值判断。例如“法人”指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机构(如公司),而非个人。
主体类术语
权利义务类术语
易混淆术语
法律术语的精确运用是法律文书生效的基础,直接影响权利义务界定。例如“借条”与“欠条”虽一字之差,但证明力及诉讼时效存在差异。
如需更完整术语列表,可参考《民法典》或权威法律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