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上的推定英文解释翻译、法律上的推定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法】 juris tantum; praesumptio juris; presumption of law
分词翻译:
法律上的英语翻译:
【法】 civilly; de jure; ex leg; legally
推定的英语翻译:
illation
【法】 artificial presumption; praesumptio; presume; supposition
专业解析
在法律语境中,“推定”(Presumption)指根据已知的基础事实(Basic Fact),依据法律规定或经验法则,直接认定另一待证事实(Presumed Fact)存在的一种法律规则或事实认定方法。其核心在于免除主张推定事实存在一方的部分举证责任,或转移反驳该事实的举证责任。
1.定义与核心要素 (Definition and Core Elements)
- 法律上的推定 (Legal Presumption): 指由法律明文规定,当某一基础事实(A)被证实存在时,必须认定另一事实(B)存在,除非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该认定。它是一种法律拟制,具有强制性。
- 汉英对照:
- 推定 = Presumption
- 法律上的推定 = Legal Presumption / Presumption of Law
- 基础事实 = Basic Fact / Foundational Fact
- 推定事实 = Presumed Fact
- 可反驳的推定 = Rebuttable Presumption
- 不可反驳的推定 = Irrebuttable Presumption / Conclusive Presumption
- 举证责任 = Burden of Proof
- 转移举证责任 = Shifting the Burden of Proof
2.主要类型 (Key Types)
- 可反驳的法律推定 (Rebuttable Presumption of Law): 最常见类型。法律强制从基础事实推导出推定事实,但允许对方当事人提出相反证据予以推翻。若对方未能提供足够反证,则推定事实成立。例如: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生子女推定为婚生子女(需证明非亲生方可推翻);公文书记载的内容推定为真实(需证明虚假方可推翻)。
- 不可反驳的法律推定 (Irrebuttable Presumption of Law / Conclusive Presumption): 法律绝对地确定推定事实成立,不允许当事人提供反证推翻。这实质上是一项实体法规则,而非证据规则。例如:某些法律规定未满特定年龄的儿童绝对无犯罪能力(尽管其实际实施了行为)。
- 事实推定 (Presumption of Fact): 虽常被提及,但严格来说并非“法律上的推定”,而是基于经验法则和逻辑推理,由法官或陪审团在具体案件中进行的事实推论(Inference)。它没有法律强制力,对方可通过反驳基础事实或推论本身来质疑。例如:持有最近失窃的物品,可推论持有人可能为盗窃者(但需其他证据佐证)。
3.推定的效果 (Effect of Presumption)
4.设立推定的目的 (Purpose of Establishing Presumptions)
- 提高诉讼效率: 避免对某些难以直接证明但根据经验高度可能成立的事实进行繁琐举证。
- 贯彻特定政策: 体现立法者对特定社会关系(如婚姻家庭、交易安全)的保护倾向(如婚生子女推定保护未成年人权益)。
- 公平分配举证责任: 将举证责任置于更有能力或更易获取证据的一方(如主张合同无效者需证明对方欺诈)。
- 基于盖然性经验: 基础事实与推定事实之间存在高度普遍的关联性。
权威参考来源:
- 《元照英美法词典》(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of Anglo-American Law) - 法律出版社。对“Presumption”、“Legal Presumption”、“Rebuttable Presumption”等词条有精确定义和分类。 (权威法律专业词典)
- 何家弘, 刘品新. 《证据法学》 - 法律出版社。系统阐述推定的概念、分类、效力及与举证责任的关系。 (主流法学教材)
- 卞建林 主编. 《证据法学》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详细分析法律推定与事实推定的区别及其在诉讼中的运用。 (权威法学教材)
网络扩展解释
法律上的推定是指由法律明文规定的,基于已知的基础事实直接推断出未知事实存在的证据法则。它通过强制性的规范减轻一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同时允许反驳,是司法实践中解决证明难题的重要工具。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核心定义
法律上的推定具有法定性,其成立需满足三个要件:
- 法律明文规定:必须由立法明确条款支持(如《民法典》相关条款);
- 基础事实已证真:需先证明前提事实存在(如夫妻分居满两年);
- 直接推断结果事实:无需额外证明即可认定推定事实(如感情破裂)。
二、法律特征
- 法定强制力:法官必须适用,不可自由裁量(与事实推定相区别);
- 可反驳性:允许当事人通过相反证据推翻(如证明分居期间仍保持感情联系);
- 举证责任转移:主张推定方仅需证明基础事实,反驳方需承担推翻推定的举证责任。
三、典型应用场景
- 婚姻关系:夫妻分居满2年推定感情破裂(《民法典》第1079条);
- 亲子关系:婚姻存续期间所生子女推定为婚生子女(《民法典》第1073条);
- 财产归属:共有财产约定不明时推定为共同共有(《民法典》第308条);
- 著作权认定:作品署名者推定为作者,除非有相反证据(《著作权法》第12条)。
四、与事实推定的区别
对比项 |
法律推定 |
事实推定 |
依据 |
法律明文规定 |
经验法则/逻辑推理 |
效力 |
强制适用 |
法官自由裁量 |
反驳难度 |
需明确反证(高难度) |
一般反证即可(低难度) |
典型场景 |
婚姻、亲子等法律关系 |
日常行为合理性判断 |
五、法律意义
通过将难以证明的事实转化为可操作的法律规则,平衡诉讼效率与公平性。例如在刑事立法中,部分罪名(如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通过推定条款实现犯罪构成要件的简化证明。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