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行为的成立英文解释翻译、法律行为的成立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法】 establishment of a juristic act
分词翻译:
法律行为的英语翻译:
【经】 act of law
成立的英语翻译:
be tenable; come into existence; establish; found; set up
专业解析
法律行为的成立(Establishment of Juristic Act)是指法律行为具备基本构成要素而客观存在的事实状态,是法律行为产生效力的前提条件。其核心在于满足法定或约定的形式要求与实质要件,使行为从构想阶段进入法律评价领域。
一、成立要件解析
-
实质要件
- 当事人(Parties):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的主体。例如,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独立实施法律行为,限制行为能力人需法定代理人追认(《民法典》第19-22条)。
- 意思表示(Declaration of Intention):行为人向外部表明意图发生法律效果的行为,需包含效果意思(设立法律关系的意图)和表示行为(外部表达)。如合同要约与承诺需意思表示一致(《民法典》第472、479条)。
-
形式要件
特定法律行为需符合法定形式:
- 要式行为:如不动产抵押需书面合同+登记(《民法典》第402条);
- 不要式行为:口头合同等可依意思自治成立(《民法典》第469条)。
二、汉英术语对照
中文术语 |
英文对应 |
法律场景示例 |
成立要件 |
Elements of Establishment |
遗嘱需遗嘱人亲笔书写并签名(《民法典》第1134条) |
意思表示真实 |
Genuine Intention |
欺诈导致的意思表示不真实可撤销(《民法典》第148条) |
要约生效 |
Offer Becomes Effective |
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民法典》第474条) |
三、成立与生效的区分
四、法律效果
成立的法律行为产生形式拘束力:
- 当事人不得单方撤回意思表示(如要约不可随意撤销);
- 进入效力评价阶段(有效/无效/可撤销等),如违反公序良俗的合同成立但无效(《民法典》第153条)。
权威参考来源:
- 王泽鉴《民法总则》(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2)第7章:法律行为之成立与生效
- 《德国民法典》(BGB)英译本 §130:意思表示的生效要件
- 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合同编理解与适用》第46条:合同成立与生效的司法认定
- Cornell Legal Information Institute: Formation of Contracts(英美法系合同成立要件)
(注:因平台限制无法提供直接链接,文献名称与条文索引可供读者按来源检索。)
网络扩展解释
法律行为的成立是指某一行为具备法律行为的基本要素,从而被认定为客观存在的法律事实。其核心在于满足法定要件,使行为从抽象意思转化为具体法律事实。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成立要件的基本构成
-
一般成立要件(所有法律行为均需具备):
- 当事人:需存在民事主体(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例如,单方法律行为(如遗嘱)仅需一方当事人,而合同需双方或多方当事人。
- 标的:即法律行为的内容或目的,需具备确定性(如买卖合同中的商品需明确数量、质量等)。
- 意思表示:行为人通过语言、文字或行为表达其内在意愿。单方法律行为只需单方意思表示(如放弃继承),双方法律行为需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如合同)。
-
特别成立要件(特定法律行为需额外满足):
- 要式行为:需符合法定形式(如书面遗嘱需按《民法典》规定格式订立)。
- 要物行为:以标的物交付为成立前提(如民间借贷合同自交付借款时成立)。
二、成立与生效的区分
- 成立:是事实判断,仅关注行为是否具备基本要素。例如,合同签订即成立,即使内容违法(此时成立但无效)。
- 生效:是价值判断,需符合合法性(如当事人行为能力、内容合法等)。例如,未成年人签订的合同可能成立但效力待定。
三、民法典相关规定
根据《民法典》第134条,法律行为的成立方式包括:
- 双方/多方行为:需意思表示一致(如合同、合伙协议)。
- 单方行为:仅需单方意思表示(如遗嘱、撤销权行使)。
- 决议行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通过法定程序作出的决议(如股东会决议)。
四、示例说明
- 遗嘱成立:立遗嘱人完成书面形式并签名(要式行为)即成立,无需他人同意。
- 合同成立:买卖双方就商品价格达成合意(意思表示一致)即成立,即使未付款或交货。
法律行为的成立是法律评价的前提,需结合主体、意思表示和标的等要素综合判断,而是否生效则需进一步考察合法性。二者的区分对司法实践中的效力认定至关重要。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