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preventive overhaul; scheduled repair
定期修理(Scheduled Maintenance)是设备管理领域的关键术语,指根据预设时间表或使用周期对机械、电子设备或基础设施进行的系统性维护活动。其核心要素包含以下四方面:
时间计划性
依据《牛津英汉双解词典》定义,该术语强调"以固定间隔实施维护",如汽车每5000公里保养、中央空调季度检修等周期性安排,区别于突发性故障维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CMES)标准指出,典型周期需结合设备磨损曲线制定。
预防性维护机制
美国设备维修协会(SMRP)白皮书显示,定期修理包含润滑部件更换(如轴承)、性能校准(如压力仪表调整)、耗材更新(如过滤网置换)等预防性操作,可降低68%的意外停机风险。
标准化流程
ISO 55000资产管理体系要求建立包含工单管理、备件清单、安全规程的标准化作业流程。例如电梯维护需遵循GB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的26项定期检查项目。
记录追踪系统
现代设备管理软件(如IBM Maximo)通过数字化工单记录每次维护数据,形成设备生命周期档案。这种可追溯性特征在核电设备维护规范(HAF003)中被列为强制性要求。
“定期修理”是指按照预先设定的时间周期或计划,对设备、设施或系统进行有计划性的检查、维护和修复工作,目的是预防故障、延长使用寿命、保障正常运行。以下是详细解析:
预防性维护
定期修理的核心是“预防”,即在设备未发生故障前主动采取措施,避免突发停机或性能下降。例如:汽车每行驶5000公里更换机油,工厂设备每年停机检修等。
计划性
区别于临时抢修,定期修理需提前制定时间表(如每月、每季度或每年),并明确检查项目、更换部件和维修标准。
制定周期
根据设备类型、使用频率、磨损程度等因素确定修理间隔。例如:电梯每季度检修,发电机组每年大修。
检查与诊断
通过仪器检测、人工检查等方式,评估设备状态(如磨损、老化、润滑情况)。
维修与更换
对故障隐患进行修复,更换易损件(如轴承、密封圈),必要时升级部件以提高性能。
记录与优化
记录每次修理数据,分析故障规律,优化后续维护计划。
若需具体行业的修理标准或案例,可进一步说明需求,以便补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