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bonds authorized
norm; quota; ration
【化】 norm; quota
【经】 quantity
bonds
【经】 bond; public debt; public loan
定额公债(Fixed-Denomination Government Bond) 是指由政府发行的、具有固定面额和统一发行条件的债券。其核心特征在于每张债券的面值预先设定且不可变更(如100元、1000元等),投资者按统一利率和期限认购。此类债券通常面向公众公开发行,旨在为政府特定项目或财政赤字筹集资金,具有信用等级高、风险低的特点。
固定面额(Fixed Denomination)
每张债券标明确定金额,区别于按比例发行的无面值债券。例如,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发行的"民国二十五年统一公债"即采用定额形式,面值分为1000元、100元等多种档次。
统一发行条件(Standardized Terms)
利率、偿还期限及付息方式(如按年付息、到期还本)在发行时统一公告,所有认购者适用相同条款。这种标准化设计便于大规模募集资金,降低管理成本。
政府信用背书(Sovereign Guarantee)
作为公债(Government Bond),其偿付能力以国家财政为担保,信用风险低于企业债券。例如,中国1950年代发行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虽以实物为计算标准,但最终兑付仍依赖政府信用。
注:历史案例可参考《中国近代公债史》(经济科学出版社)对定额公债发行机制的详述(Chapter 4)。
公债是政府为筹措财政资金,凭信用向投资者发行的债权债务凭证,承诺按期支付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而定额公债是公债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核心特征体现在“定额”上,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发行规模固定
定额公债的发行总额在发行前已预先确定,政府不会根据市场情况临时调整发行量。这种固定性有助于政府有计划地筹集资金,同时便于投资者评估市场供给量。
面额标准化
每张定额公债的面值是统一的,例如常见的100元、500元等固定面额。这种标准化设计简化了发行和交易流程,也便于公众认购和流通。
补充说明: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案例或发行机制,可参考政府财政公报或债券发行文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