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底价是汉语经济术语中的核心概念,在汉英词典体系中主要呈现三种对应解释:
保留价格(Reserve Price) 在拍卖领域特指卖方预设的最低成交价格,依据《牛津商业汉英双解词典》第5版(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0),该术语对应"the confidential minimum price below which the seller will not dispose of the item"(来源:牛津大学出版社官网学术词库)。
基准定价(Floor Price) 国际贸易场景中指政府或行业协会设定的商品最低限价,《新世纪汉英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6)将其定义为"government-mandated minimum price level to prevent dumping"(来源:商务印书馆专业词典数据库)。
成本底价(Cost Base Price) 制造业领域表示产品生产的最低成本价,参考《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9)的注解,对应"calculated minimum price covering raw material, labor and overhead costs"(来源:外研社学术资源平台)。
该术语的英译差异源于具体商业场景,国际商贸文件中最常采用"reserve price"和"floor price"两种译法。专业译者在处理相关文本时需结合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上下文语境进行选择。
底价是商业交易中的核心价格概念,指交易双方设定的价格底线,具体可分为卖方底价(最低售价)和买方底价(最高买价)。以下是详细解析:
概念 | 定义 | 与底价差异 |
---|---|---|
标价 | 商品标注的期望售价 | 通常高于底价,可协商 |
成交价 | 实际交易价格 | 可能高于或等于底价 |
低价促销 | 短期折扣吸引消费者 | 非成本底线,仅为营销手段 |
示例:某古董拍卖底价设为10万元,若最高竞拍价仅9.5万元,则交易不成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