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能英文解释翻译、电离能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ionization energy; ionization power
相关词条:
1.energyionization 2.ionizingenergy 3.nizationenergy 4.ionizationenergy
分词翻译:
电离的英语翻译:
ionization
【化】 electric dissociation; electroionization; ionization
【医】 electrolytic dissociation; ionization; ionize
能的英语翻译:
ability; able; be able to; can; capable; energy; skill
【化】 energy
【医】 energy
专业解析
电离能(Ionization Energy),又称电离势,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化学概念,指处于基态的气态原子或气态离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的最小能量。其英文对应术语为 "Ionization Energy"。
-
核心定义与过程:
- 电离能衡量的是将一个电子从气态原子(或气态离子)中完全移除,形成气态阳离子(或更高价态的气态阳离子)的难易程度。
- 对于中性原子(M),其第一电离能(First Ionization Energy, IE₁)定义为:
$$
M{(g)} rightarrow M^{+}{(g)} + e^{-}
$$
此过程所需的最小能量即为 IE₁。
- 随后还可以定义第二电离能(移除第二个电子)、第三电离能等,分别对应于从 M⁺ 移除电子形成 M²⁺、从 M²⁺ 移除电子形成 M³⁺ 等过程。通常,电离能数值逐级增大。
-
关键特征与单位:
- 气态:定义中强调“气态”,是因为电离能特指孤立原子或离子在气相中的行为,避免了固态或液态中原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 基态:指原子或离子处于最低能量状态时失去电子所需的能量。
- 最小能量:指恰好能将电子移至无穷远处所需的最低能量,低于此能量则无法发生电离。
- 单位:常用单位为千焦每摩尔(kJ/mol)或电子伏特(eV)。1 eV ≈ 96.485 kJ/mol。
-
物理意义与重要性:
- 电离能是原子核对其核外电子束缚力强弱的重要量度。电离能越大,表示原子核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电子越难被移走。
- 它是元素金属性的重要指标:电离能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越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反之,电离能越大,非金属性越强。
- 电离能数据在理解元素周期律、预测元素化学性质(如反应活性、化合价)、解释原子光谱等方面具有基础性作用。
-
周期性变化规律:
- 同一周期(行)中,主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总体上从左到右逐渐增大(稀有气体最大)。这是因为随着核电荷增加,原子半径减小,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增强。但存在一些反常(如 Be > B, N > O),与电子构型的稳定性有关(全满、半满亚层)。
- 同一族(列)中,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上到下逐渐减小。这是因为随着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显著增大,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减弱。
-
应用实例:
- 解释碱金属(如 Na, K)的高反应活性(低电离能,易失电子)。
- 解释稀有气体(如 He, Ne)的化学惰性(高电离能,难失电子)。
- 理解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和离子形成能力。
权威参考来源:
-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 (IUPAC):作为全球化学术语和标准的主要制定机构,IUPAC 的 "Gold Book"(金皮书)在线数据库提供了 "ionization energy" 的标准定义和相关信息。 (来源: IUPAC Gold Book)
-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NIST):NIST 的原子光谱数据库 (ASD) 包含了大量元素及其离子的精确电离能实验测量值,是科研和工程领域的重要参考。 (来源: NIST Atomic Spectra Database)
- 中国化学会:作为中国化学领域的权威学术组织,其推荐的《化学名词》等工具书对“电离能”等术语有规范的中文定义和解释。 (来源: 中国化学会)
网络扩展解释
电离能(Ionization Energy)是化学和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用于描述原子或离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以下是详细解释:
1.定义
电离能是指气态原子或气态离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的最小能量。通常用符号 ( I ) 表示,单位为kJ·mol⁻¹(国际单位制为 J·mol⁻¹)。
- 第一电离能(( I_1 )):基态气态原子失去第一个电子形成+1价气态阳离子所需的能量。
- 第二电离能(( I_2 ))及更高:+1价阳离子再失去一个电子形成+2价阳离子所需的能量,依此类推,且 ( I_1 < I_2 < I_3 ) 。
2.物理意义
- 衡量元素金属性:第一电离能越小,原子越易失去电子,金属性越强(如碱金属 ( I_1 ) 极小)。
- 电子层稳定性:稀有气体的电离能极高,因其电子层结构稳定(全满状态)。
3.影响因素
- 核电荷数:核电荷越大,对电子吸引力越强,电离能越高。
- 原子半径:半径越大,电子离核越远,电离能越低。
- 电子构型:全满、半满等稳定构型的原子电离能较高(如氮的电离能高于氧)。
4.应用实例
- 元素周期律: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逐渐增大,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 电离能数据:例如碳的第一电离能为 1103.7 kJ/mol,氮为 1402.3 kJ/mol。
5.补充说明
- 电离能与能量单位:电离能也可用电子伏特(eV)表示,1 eV ≈ 96.485 kJ/mol。
- 电离过程:需注意电离能仅涉及气态原子,且能量为正值(需克服核与电子的引力)。
如需更完整的电离能数据或具体元素分析,可参考化学教材或专业数据库。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