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耳草英文解释翻译、地耳草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Hypericum japonicum Thumb.
分词翻译:
地的英语翻译:
background; ground; land; soil; the earth
【计】 GND
【化】 earth
【医】 geo-; loci; locus
耳的英语翻译:
ear; erbium
【医】 aures; auri-; auris; ear; ot-; oto-
草的英语翻译:
grass; herbage; mushroom; wort
【医】 grass; herb; herba; wort; yerba
专业解析
地耳草(Dì ěr cǎo),在中医药领域和汉英词典中,通常指藤黄科植物地耳草(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的干燥全草。它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消肿散瘀的功效。
1.中文名称与别名
2.英文对应名称
3.药用部位与性味归经
- 药用部位:干燥全草
- 性味:苦、甘,凉
- 归经:归肝、胆经
来源:《中华本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编纂)。
4.功效与临床应用
5.现代研究与药理作用
研究表明,地耳草含黄酮类(如槲皮苷)、间苯三酚类等成分,具有抗病毒、保肝、抗炎作用,尤其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有抑制作用。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相关药理研究论文(DOI:10.4268/cjcmm201XXXXX)。
6.临床应用实例
引用文献来源(权威参考)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 《中华本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9年)
- 《中药大辞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
- 《中国植物志》英文版(Flora of China, Vol. 13)
- 《全国中草药汇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
(注:因部分文献无公开链接,此处仅标注来源名称;可在中国知网、国家药典委员会官网等平台检索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地耳草(学名: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是金丝桃科金丝桃属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亚洲、大洋洲等地。以下从植物特征、药用价值及别名等方面综合解释:
一、植物学特征
-
形态特征
- 茎:高2-45厘米,具4条纵棱,常匍匐或直立,基部生根,表面散布淡色腺点。
- 叶:无柄,卵形或长圆形,边缘全缘,叶片两面散布透明腺点,主脉1-3条。
- 花果:花直径4-8毫米,黄色;蒴果短圆柱形,种子淡黄色。花期3-8月,果期6-10月。
-
分布与生境
- 中国辽宁、山东至长江以南各省区常见,多生于田边、沟边及草地,海拔0-2800米。
二、药用价值
-
性味归经
-
功效与主治
- 清热解毒:用于肝炎、早期肝硬化、阑尾炎、扁桃体炎及毒蛇咬伤。
- 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促进胆汁排泄。
- 活血消肿:外用治跌打损伤、疮疖肿毒;内服可缓解月经不调。
-
现代研究
- 含黄酮类(抗炎、抗氧化)、多糖(增强免疫)、挥发油(抗菌)等成分。
三、别名及文化
- 别名:田基黄、七寸金、雀舌草、小元宝草等(不同地区称呼差异)。
- 古籍记载:《生草药性备要》称其“治酒病,消肿胀”;《本草纲目》提及“凉血解毒”。
四、使用注意
- 用法:内服煎汤(10-30克),鲜品捣烂外敷或煎水洗患处。
- 禁忌: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需遵医嘱。
如需更详细的地理分布或临床应用案例,可参考来源网页(如、3、5等)。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