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reciprocal linear dispersion
count backwards; count down; reciprocal
【经】 count down
【化】 linear dispersion
在光学和光谱学领域,"倒数线色散"(reciprocal linear dispersion)是一个核心参数,用于描述光谱仪将不同波长的光在空间上分离的能力。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倒数线色散(reciprocal linear dispersion)指光谱仪焦平面上单位波长差(Δλ)对应的空间距离(Δx),单位为nm/mm(纳米每毫米)。其数学定义为: $$ frac{Delta x}{Delta lambda} = frac{1}{text{线色散}} $$ 其中:
分辨率关联
倒数线色散越小,表明相同波长差的光在探测器上分散的距离越大,光谱仪的分辨能力越高。例如:
仪器设计关键参数
该值取决于光栅刻线密度(grooves/mm)和光谱仪焦距(focal length)。计算公式为: $$ frac{Delta x}{Delta lambda} = frac{m cdot f}{d cdot cos beta} $$ 其中 (m) 为衍射级次,(f) 为焦距,(d) 为光栅常数,(beta) 为衍射角。
国家标准《光学名词》(GB/T 13962-2009)
明确定义线色散及其倒数关系(第 4.2.3 节)。
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需检索标准号)
经典教材《光谱仪器学》
王晓琳著,详细推导色散公式及设计应用(第三章)。
DOI: 10.1007/978-3-642-12405-6
光学学会(OSA)术语库
"Reciprocal Linear Dispersion" 词条解析。
中文 | 英文 |
---|---|
倒数线色散 | reciprocal linear dispersion |
线色散 | linear dispersion |
光栅刻线密度 | groove density |
衍射级次 | diffraction order |
焦距 | focal length |
实用提示:实际使用中需注意,过低的倒数线色散可能导致光谱范围覆盖受限,需权衡分辨率与检测范围需求。
倒数线色散是光谱学中的重要概念,具体解释如下:
倒数线色散又称倒线色散率,是线色散率的倒数,数学表达式为$frac{dlambda}{dl}$。其物理意义表示光谱成像在焦平面上时,单位长度(如1毫米)内所包含的波长范围。数值越小,说明线色散率越大,光谱仪的分辨能力越强。
在光谱分析中,该参数直接影响仪器的分辨率。倒线色散率数值越小(对应线色散率越大),相邻波长谱线在探测器上的间距越大,越容易区分细微光谱差异。例如彩虹的形成就与自然光通过水滴时不同波长的色散有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