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oving
粗纱是纺织工艺中的半成品材料,指在纺纱流程中将纤维条经牵伸、加捻后形成的松散纤维束。其英文对应词为"roving",根据《纺织科技大辞典》定义,粗纱的线密度通常在400-1000特克斯(tex)之间,纤维排列呈定向但未完全平行状态。
粗纱的生产过程包含三道核心工序:(1)并条机对棉条进行合并与牵伸;(2)粗纱机通过锭翼施加弱捻度(约0.5-1.5捻/英寸);(3)卷绕成形为可供细纱机使用的管纱。这种半成品结构既能保持纤维间的必要抱合力,又为后续精纺工序保留足够的牵伸空间。
在纺织工业应用中,粗纱主要承担两大功能:作为环锭纺的中间载体,以及用于无捻工艺生产特种纱线。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ITMF)数据显示,现代粗纱机的输出速度可达30-50米/分钟,湿度控制精度保持在±1.5%RH范围。
该术语的物理参数包含四项关键指标:① 定量偏差率≤±1.8%;② 条干均匀度CV值≤4.2%;③ 断裂强度≥15cN/tex;④ 含油率0.4%-0.8%。这些技术规范已列入GB/T 398-2018《棉纺粗纱》国家标准。
粗纱是纺织工业中的关键中间产物,具体解释如下:
粗纱指纺纱过程中由熟条(纤维条)经过粗纱机制成的半成品,其特点是纤维排列松散且带有弱捻度,主要作用是为后续细纱工序提供原料。这一阶段的材料处于条子与细纱之间的过渡形态。
通过粗纱机对熟条进行牵伸、加捻和卷绕,加工成不同支数(粗细规格)和捻度的粗纱。这一过程需控制纤维的均匀性和张力,以确保最终细纱质量。
粗纱的伸长率、捻度及接头质量直接影响细纱效率。例如,粗纱伸长率需通过在线测量技术监控,以减少试纺周期;接头不良或捻度过大会导致断纱等问题。
如需更详细的纺织工艺流程或质量控制方法,可参考纺织专业文献或行业标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