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 facet fracture
careless; coarseness; grossly; thick; wide
【医】 pachy-
【化】 crystal face; crystal plane; face of crystal
粗晶面在材料科学与冶金学中是一个专业术语,指晶体材料中晶粒尺寸异常粗大的表面或截面区域。其核心含义可从汉英词典角度及专业应用层面解析如下:
“粗晶面”指材料表面或断口处肉眼可见的粗大晶粒结构。其中“粗晶”强调晶粒尺寸显著大于正常值,“面”指观察平面(如金相试样表面、断口面等)。
Coarse-grained surface 或Macrocrystalline surface,部分文献也使用Large-grained facet(如描述断口形貌时)。
粗晶面是材料微观结构缺陷的表现,其形成与以下因素相关:
如金属在过高温度下轧制或锻造时,动态再结晶导致晶粒过度长大(例如高温合金热处理失控)。
焊缝热影响区(HAZ)因过热形成粗大柱状晶,或铸件冷却速度过慢产生等轴粗晶区,降低材料力学性能。
脆性断裂断口常呈现闪亮的粗晶面(如沿晶断裂),与细晶区的暗灰色形成对比,是失效分析的重要判据。
定义粗晶面为“晶粒尺寸超过标准级别(通常>100μm)的显微组织区域”,并指出其导致材料屈服强度下降(霍尔-佩奇关系)。
明确粗晶面检测需依据ASTM E112晶粒度评级标准,当晶粒度等级≤G4时判定为粗晶(来源:ASM International)。
规定粗晶面的定量表征方法,强调其在航空航天材料验收中的关键作用(来源:全国钢标委)。
术语对照表
中文 | 英文 | 应用场景示例 |
---|---|---|
粗晶面 | Coarse-grained surface | 高温合金涡轮盘金相检测 |
粗晶断口 | Macrocrystalline fracture | 构件脆性断裂失效分析 |
晶粒粗化 | Grain coarsening | 焊接热影响区控制工艺 |
“粗晶面”是材料科学或晶体学中的术语,指晶体表面因晶粒尺寸较大或结构粗糙而呈现的特征。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形成原因
特征表现
应用影响
注:如需更专业的参数(如晶粒度评级标准),建议查阅《材料金相图谱》或ASTM E112等标准文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