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rough forging
粗锻(cū duàn)是金属加工领域的专业术语,指通过锻造工艺对金属坯料进行初步成形的过程。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要点:
工艺定义
粗锻指在精密锻造前,将加热后的金属坯料置于锻模中施加压力,初步形成接近最终形状的毛坯件。其特点是加工精度较低,表面粗糙且留有较大加工余量,需后续精加工才能达到成品要求。该工艺主要用于减少材料损耗并提升后续加工效率。
汉英术语对照
在权威汉英词典中,“粗锻”通常译为:
术语选用需结合具体工艺场景,如《机械工程名词》将“粗锻模”译为 blocking die。
行业应用场景
粗锻件常见于重型机械制造领域,例如:
其优势在于通过塑性变形改善金属内部组织,提升零件机械性能。
汉英词典的术语处理特点
专业词典(如《英汉科技大词典》)会标注术语的学科领域(冶金/机械),并区分近义词:
建议参考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机械工程名词》第三版(科学出版社)或《ASM Metals Handbook》英文原版,获取标准化术语定义及工艺详解。
“粗锻”是金属加工领域的一个术语,结合“锻”的基本含义和工艺特点,其解释如下:
锻的定义
“锻”指将金属加热后通过锤击、挤压等方式改变形状的工艺。核心步骤包括加热、塑性变形和成型,常用于制造机械零件或工具。
“粗”的含义
“粗”在此语境中表示初步、未精细加工的状态,强调工艺阶段的早期性。
常见于制造业中大型零件(如齿轮毛坯、轴类零件)的初步成型环节,可减少材料浪费并提高后续加工效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