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I
magnetism
intension; intensity; strength
【计】 intensity
【化】 strength
【医】 intensity; strength
磁性强度(Magnetic Intensity)是电磁学中描述物质磁化状态的核心物理量,在汉英词典中对应术语为"Magnetization"或"Intensity of Magnetization"。其定义为:单位体积内物质磁矩的矢量和,数学表达式为: $$ M = frac{sum mu_i}{V} $$ 其中$mu_i$为单个原子/分子磁矩,$V$为体积。该概念最早由安培分子电流假说提出。
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 60050-121,磁性强度的法定计量单位是安培/米(A/m)。在工程应用中,该参数直接影响材料的磁导率、剩磁强度等性能指标。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的实验数据显示,典型软磁材料的磁性强度范围在$10$-$10$ A/m之间。
中国国家标准GB/T 2900.60-2002《电磁学名词》明确指出,磁性强度的测量需通过振动样品磁强计或超导量子干涉仪实现。该参数与磁场强度H的关系遵循公式: $$ B = mu_0(H + M) $$ 式中$mu_0$为真空磁导率,这构成了麦克斯韦方程组的重要理论基础。
在材料科学领域,磁性强度是评价永磁体性能的关键指标。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2023年的研究表明,钕铁硼永磁体的最大磁性强度可达$1.4times10$ A/m,这一数据已被收录于《先进功能材料》期刊数据库。
磁性强度通常指物质在磁场中表现出的磁性强弱程度,具体解释如下:
核心定义
磁性强度描述物质在磁场中受磁力作用的强弱。它可通过单位质量的物质在非均匀磁场中所受磁力方向和大小来衡量。例如,铁、钴、镍等物质受磁铁吸引时,磁力越强则磁性强度越高。
测量与表现
在不均匀磁场中,物质的磁性强度表现为其被磁化的能力。例如铁氧体(一种含铁氧化物)因具备亚铁磁性,其磁性强度较高,常用于制作磁芯材料。
与物质类型的关系
不同材料的磁性强度差异显著:
实际意义
磁性强度直接影响材料的应用场景,如高磁性强度的材料多用于制造永磁体、变压器磁芯等;低强度材料则用于屏蔽磁场或特殊电子元件。
若需更专业的量化分析(如磁化强度M或磁感应强度B的公式),建议参考物理学专著或权威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