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hypoxanthine riboside
次黄苷(Inosine)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核苷分子,由次黄嘌呤与核糖通过β-N9-糖苷键连接形成,化学结构式为C₁₀H₁₂N₄O₅。在生物体内,它参与RNA修饰、能量代谢及信号传递,尤其在转运RNA(tRNA)的摆动配对机制中起关键作用。
医学研究表明,次黄苷可通过促进三磷酸腺苷(ATP)合成改善细胞能量供应,被用于神经保护剂和免疫调节剂的开发,例如在多发性硬化症临床试验中显示潜在疗效。此外,其衍生物在抗病毒药物设计领域也有研究价值。
次黄苷是一种核苷类化合物,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化学结构
由次黄嘌呤(hypoxanthine)与核糖通过β-糖苷键结合而成,化学式为$text{C}{10}text{H}{12}text{N}_4text{O}_5$,分子量268.23。
熔点为212-213℃,性状通常为白色针状结晶,味微苦。
别名与英文名称
中文别名包括肌苷、次黄嘌呤核苷等;英文常用名为Inosine,其他名称如Atorel、HXR等。
嘌呤代谢中的角色
在嘌呤的从头合成途径中,次黄苷的磷酸化形式——肌苷酸(IMP)是合成腺苷酸(AMP)和鸟苷酸(GMP)的共同前体。
应用领域
作为药物,次黄苷可用于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肝病(如肝炎、肝硬化)及心脏疾病,还能促进能量代谢。
副作用与禁忌
偶见胃部不适、轻度腹泻;静脉注射可能引起颜面潮红或恶心。禁与氯霉素、双嘧达莫等药物配伍。
制剂与生产
医药级次黄苷需符合GMP标准,部分厂家持有注册批件。
次黄苷与肌苷酸(IMP)的区别在于后者为核苷酸形式,而次黄苷是未磷酸化的核苷。如需更完整的理化参数或供应商信息,可参考、8、9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