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porcellaneous
porcelain
【医】 porcelain
"瓷的"作为汉语形容词性短语,其核心含义指与瓷器材质或特性相关的属性。根据《现代汉语词典(汉英双语版)》,该词包含三层释义:
材质属性:描述由高岭土烧制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对应英文"porcelain"或"ceramic"。如"瓷的茶杯"译作"porcelain teacup"(《牛津高阶汉英词典》
物理特性:特指类瓷器般光滑、坚硬且易碎的质感,英文表达为"having the texture of porcelain"。例如:"釉面瓷的触感"可译为"glazed porcelain-like texture"(《新世纪汉英大词典》
文化引申:在中国工艺美术领域,该词常指代景德镇窑系等传统制瓷工艺,英语对应表述为"in the tradition of Chinese ceramic art"。故宫博物院馆藏研究显示,明代瓷的烧制温度需达到1280-1400℃(故宫博物院官网陶瓷研究专题,其化学公式可表示为: $$ Al_2O_3·2SiO_2·2H_2O xrightarrow{Delta} Al_2O_3·2SiO_2 + 2H_2O $$
《大英百科全书》瓷器条目特别指出,汉语"瓷的"在翻译成英语时,需根据语境选择"porcelain"(特指透光白瓷)或"stoneware"(炻器)等专业术语,这种语义区分体现了中国陶瓷文化的精细分类体系。
“瓷”是一个汉字,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析:
“瓷”指用高岭土(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烧制而成的材料,所制器物比陶器更细致坚硬,表面光滑润泽,可施彩釉。其质地坚硬、半透明,常用于制作餐具、装饰品等。
如需进一步了解瓷器分类或历史发展,可参考权威辞典或陶瓷专业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