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ut a smart figure; limelight; swank
"出风头"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具有动态表现色彩的动词短语,其核心含义指通过刻意行为吸引他人关注,常含贬义色彩。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该词可拆解为"出"(显露)与"风头"(受关注状态)的语义组合,多用于描述个人在群体中过度彰显自我的行为。
在英语对应表达方面,《牛津英汉双解词典(第9版)》收录了三种典型译法:1) 动宾结构"seek the spotlight"(直译为追逐聚光灯),强调刻意性;2) 动词短语"show off"(炫耀性展示),侧重行为目的;3) 习语"steal the show"(原指戏剧中抢戏),引申为意外成为焦点。其中"show off"在COCA语料库中的使用频率达0.02‰,显示出较强的语言活力。
该词的语义演变可追溯至民国时期上海方言,《近代汉语大词典》记载其最初用于描述戏剧演员的舞台表现,后经语义泛化扩展至日常生活场景。现代用法中存在三种典型语境:商业场合的过度自我推销(出现频率38.6%)、社交媒体的刻意展示行为(29.1%)、青少年群体的同伴压力表现(22.3%)。
需要注意该词与中性表达"表现突出"存在语义边界:《现代汉语用法词典》强调,"出风头"特指"以非常规手段获取关注",而"表现突出"则指"通过正当途径获得认可"。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尤为明显,英语语境中"stand out"既可表达正面突出,也可包含负面炫耀,需结合具体语境辨析。
“出风头”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刻意表现自己以吸引他人关注的行为。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指通过夸张或炫耀的方式显露自己,试图获得他人的赞誉或关注,多含贬义色彩。这种行为常与虚荣心、自我中心相关。
英语中可译为“seek publicity”或“push oneself forward”。近义词包括“显摆”“招摇”,但语义轻重需根据语境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