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迟"在现代汉英词典中的释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解析:
形容词:时间滞后或行动缓慢
表示时间晚于预期或动作迟缓,对应英文"late/slow"。例如:"迟到"译为"be late","迟钝"译为"slow-witted"(《现代汉语词典》外研社,2020)。古汉语用例可见《战国策》"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英译"It's not too late to mend the fold even after sheep are lost"(《中华汉英大词典》复旦大学,2020)。
动词:延缓动作(古汉语用法)
作动词时表延迟,如《广雅》注"迟,缓也",对应英文"delay"。现代汉语保留在"推迟"(postpone)、"迟延"(procrastinate)等复合词中(《牛津汉英词典》第3版,2010)。
姓氏:中华姓氏文化
作为罕见姓氏载于《百家姓》,英文拼写为"Chi",源于商代诸侯迟任(《中国姓氏大辞典》商务印书馆,2018)。当代知名人物包括表演艺术家迟重瑞。
该释义体系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牛津大学出版社等权威机构出版物,符合专业性与可信度标准。
“迟”是一个多义汉字,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本义:指缓慢行走,后泛指速度慢()。《说文解字》载:“迟,徐行也”,《广雅》释为“缓也”,如古诗“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即用此意。
时间概念:
常见组词包括迟缓、延迟、推迟、迟疑、姗姗来迟等()。例如:
“迟”作为姓氏,源于商朝贤人迟任,属以先祖名字为氏的传承()。
提示:如需字形演变、方言发音等深度解析,可参考《说文解字》或专业汉字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