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Cheyne-Stokes asthma
lay out; old; stale
apply; bestow; carry out; execute; grant; use
【医】 apply
twin; two
【计】 binary-coded decimal; binary-coded decimal character code
binary-to-decimal conversion; binary-to-hexadecimal conversion
【医】 bi-; bis-; di-; duo-
family name; surname
breathe; gasp; heave; pant; whoop
【医】 gasp
陈-施二氏喘息(Cheyne-Stokes Respiration)是一种由周期性呼吸节律异常引发的病理呼吸模式,最早由爱尔兰医生约翰·陈(John Cheyne,1777-1836)和威廉·施(William Stokes,1804-1878)于19世纪描述并命名。该症状表现为呼吸强度逐渐增强达到峰值后,又逐渐减弱直至呼吸暂停,循环周期约为30秒至2分钟,常见于严重心力衰竭、脑损伤及临终患者。
从病理生理学角度,这种异常呼吸与中枢神经系统对二氧化碳敏感度降低、脑干呼吸中枢调控失衡密切相关。临床研究发现,患者血氧饱和度波动可达15%以上,尤其在睡眠期间更为显著。现代医学指南建议通过多导睡眠监测(PSG)及动脉血气分析进行诊断,治疗方案需针对原发疾病如心功能不全或颅内高压进行干预。
术语对照:
参考文献: 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 MedlinePlus医学百科全书 梅奥诊所《呼吸系统疾病诊疗规范》2023版 欧洲呼吸学会《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临床指南》
陈-施二氏喘息(又称陈施呼吸、潮式呼吸)是一种病理性呼吸节律异常,主要表现为呼吸深度和频率的周期性变化。以下是综合解释:
定义与特征
该呼吸模式的特征为:呼吸由浅慢逐渐转为深快,达到峰值后再次变浅变慢,随后出现呼吸暂停(持续5-30秒),如此循环往复,周期可达30秒至2分钟。这种周期性变化需长时间观察才能识别。
发生机制
主要与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有关,常见于严重脑损伤(如缺氧、出血)或代谢紊乱患者。当血氧降低、二氧化碳潴留时,化学感受器被激活,引发深快呼吸;随后二氧化碳过度排出,呼吸中枢再次被抑制,导致呼吸暂停。
临床意义
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脑卒中)或终末期心肺疾病患者,提示病情危重。需注意与普通“喘息”(如哮喘的哮鸣音)区别,后者多由气道阻塞引起,呼吸节律通常无周期性暂停。
相关术语辨析
提示:若患者出现此类呼吸,需立即就医,可能与脑干功能损伤或严重代谢失衡相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