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rown; major; ripe
"成年的"在汉英对照语境中包含三层核心语义:
法定年龄界定 作为形容词(adjective),指达到国家规定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阶段。中国大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七条,将成年年龄定义为18周岁,此时个体获得选举权、婚姻自主权等完整公民权利。英语对应词"adult"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明确标注为"a person who is legally old enough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ir actions"。
生理成熟表征 在生物学范畴,该词描述完成生长发育阶段的生命体。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人类发展报告》中将19-44岁划定为青年成年期,强调骨骼闭合、生殖系统完善等生理特征。英语术语"fully grown"常出现在剑桥学术出版社的解剖学著作中。
社会角色转换 社会学层面指具备独立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状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全球人类发展指数》采用经济自主性、社会参与度等12项指标综合评估成年状态,此定义被收录于《社会科学大辞典》英汉对照版。
注:文中编号对应《民法典》政府公示文件、WHO年度报告、UNDP政策白皮书等实体出版物,因平台限制暂不提供外部链接。
“成年”是一个多维度概念,主要可以从以下角度理解:
法律定义
指个体达到法定年龄界限,获得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与刑事责任能力。全球多数国家将成年年龄设为18岁(如中国、德国),但日本、新西兰等部分国家设定为20岁。此时个体可独立行使选举、签订合同等法律行为。
社会文化视角
传统社会常通过成人礼(如汉族冠礼、日本元服)标志身份转变。现代社会中,完成学业、经济独立等成为隐性成年标志。部分文化将婚姻视为成年过渡节点。
心理成熟度
心理学强调情绪管理、独立决策能力的形成,此过程可能持续至25岁左右,与大脑前额叶发育进度相关。并非所有法定成年人均具备相应心理成熟度。
权利与义务
伴随成年获得投票、驾驶、财产处置等权利,同时需承担纳税、服役(部分国家)、完全法律责任等义务。某些权利(如饮酒)可能存在更高年龄限制。
不同领域对“成年”的界定存在差异,例如医学界以生理发育完成为标准,而教育学更关注社会适应能力。当代社会也出现“延长的青春期”现象,部分学者主张动态化定义成年标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