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撑竿跳跃英文解释翻译、撑竿跳跃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vault

分词翻译:

撑竿跳的英语翻译:

pole-vault; vault

跃的英语翻译:

bound; jump; leap

专业解析

撑竿跳跃(Pole Vault)详解

一、基础定义

撑竿跳跃是田径运动田赛项目之一,指运动员借助一根具有弹性的撑竿,经快速助跑后插入插斗,通过竿子的形变储能与释放,将身体腾跃至高处的横杆之上并安全落地的竞技过程。英文术语“Pole Vault”中,“pole”指撑竿,“vault”意为腾跃或撑竿跳跃,强调利用器械实现垂直高度的突破。

二、技术动作分解

  1. 持竿助跑(Approach)

    运动员持竿(通常握于竿子下端)沿直线加速奔跑,重心前倾,节奏逐渐加快,为插竿动作蓄力。

  2. 插竿起跳(Plant and Takeoff)

    接近插斗时,将竿头精准插入斗槽(box),同时身体转为垂直向上发力,借助竿子的弹性形变将动能转化为势能。

  3. 悬垂摆体(Swing-up)

    起跳后身体呈倒悬姿态,以肩为轴向后摆动,利用竿子回弹的推力将下肢向上摆动,形成“钟摆效应”。

  4. 引体转体(Pull-turn and Push-off)

    当身体接近竿子时,手臂快速引体,躯干沿纵轴旋转,同时推离撑竿,使身体越过横杆。

  5. 过杆落地(Bar Clearance and Landing)

    身体呈反弓形越过横杆,背部朝向垫子,以肩背或臀部着垫完成缓冲。

三、器材演变与物理原理

撑竿材质历经竹竿、金属竿到玻璃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革新。现代撑竿(如碳纤维竿)具有高弹性模量,能在弯曲时储存大量能量,并在回弹瞬间释放,显著提升腾跃高度。其物理过程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

E{text{动能}} + E{text{弹性势能}} = mgh{text{max}} + E{text{损耗}}

$$

其中助跑动能与竿子形变储能共同转化为最大重力势能($h_{text{max}}$)。

四、历史与规则要点

五、权威参考文献

  1. 国际田联(World Athletics)技术规则手册,定义项目标准与器材规格(来源:worldathletics.org)。
  2. 《田径运动教程》(人民体育出版社)详细分解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原理(来源:ISBN 978-7-5009-4437-5)。
  3. 奥林匹克官网(Olympics.com)收录项目历史与经典赛事记录(来源:olympics.com)。

六、术语中英对照

中文术语 英文术语
撑竿 Pole
插斗 Planting box
横杆 Crossbar
悬垂摆体 Swing-up
着地垫 Landing pad

网络扩展解释

撑竿跳跃(又称撑竿跳高)是田径运动中的一项技术性极强的项目,其核心是运动员借助撑竿的支撑与反弹力完成腾跃动作。以下从定义、技术分解、历史发展及赛事地位等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撑竿跳跃指运动员手持弹性长竿,经助跑后利用竿子插入地面产生的反弹力,结合悬垂、摆体、举腿等动作,使身体腾空并越过横杆的运动。胜负以成功跃过的最高高度决定。

2. 技术分解
•助跑:持竿加速至最快速度,为后续动作储备动能;
•插竿起跳:精准将竿头插入插斗,借助反作用力使身体悬垂;
•摆体展腹:通过身体摆动与竿体弯曲蓄积弹性势能;
•过杆推竿:利用竿体回弹完成引体转体,以背弓姿势越过横杆。

3. 历史演变
•起源:可追溯至古代人类用木棍、长矛跨越障碍的活动,公元554年爱尔兰已有撑越河道的记载;
•近代发展:18世纪末德国学校将其列为体操项目,早期允许爬竿动作(1910年被禁),后演变为纯弹跳技术;
•器材革新:从木杆、竹竿到玻璃纤维、碳素竿的材质升级,显著提升成绩。

4. 赛事地位
自1912年列入奥运会十项全能项目后,撑竿跳高成为田径赛事中观赏性极强的单项,男子世界纪录已突破6米(截至2024年)。其技术复杂度被誉为“空中体操”,需力量、速度与柔韧性的高度结合。

拓展说明
该运动术语在汉语中曾有“撑篙跳”等别称,现规范为“撑竿跳高”。部分文献中“撑竿跳跃”作动词使用,指代动作过程,而“撑竿跳高”多用于项目名称。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