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超精细相互作用英文解释翻译、超精细相互作用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hyperfine interaction

分词翻译:

超的英语翻译:

exceed; go beyond; overtake
【计】 hyperactive
【医】 per-; ultra-

精细的英语翻译:

【计】 fine

相互作用的英语翻译:

reciprocity
【计】 mutual effect
【化】 interaction; interreaction
【医】 interaction

专业解析

超精细相互作用(Hyperfine Interaction) 是原子物理学与量子化学中的核心概念,指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特别是内层电子或未配对电子)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该作用源于原子核的磁矩、电四极矩与电子产生的电磁场(如磁场、电场梯度)之间的耦合,导致原子能级的细微分裂,是原子钟、核磁共振(NMR)等技术的基础。

一、物理机制与类型

  1. 磁偶极相互作用(Magnetic Dipole Interaction)

    原子核磁矩((vec{mu_I}))与电子磁矩((vec{muJ}))间的耦合,作用能表示为:

    $$ H{MD} = -frac{mu_0}{4pi} frac{vec{mu_I} cdot vec{mu_J}}{r} + frac{3(vec{mu_I} cdot vec{r})(vec{mu_J} cdot vec{r})}{r} $$

    该作用导致能级分裂为超精细结构(例如氢原子21cm谱线)。

  2. 电四极相互作用(Electric Quadrupole Interaction)

    若原子核具有电四极矩((Q)),且处于非球对称电场梯度环境中(如电子云分布不对称),会产生能级进一步分裂:

    $$ H_{EQ} = eQ frac{partial V}{partial z} cdot frac{3I_z - I(I+1)}{4I(2I-1)} $$

    常见于核磁共振谱分析中。

二、实验观测与应用

三、理论模型与计算

超精细相互作用常数((A))的计算需结合量子力学方法:


权威参考文献

  1. Cohen-Tannoudji, C., Diu, B., & Laloë, F. (1977). Quantum Mechanics. Wiley. (磁偶极作用理论)
  2. Slichter, C. P. (1990). Principles of Magnetic Resonance. Springer. (电四极矩与NMR应用)
  3. NASA Deep Space Atomic Clock Project. (2021). Precision Timekeeping in Space Navigation.
  4. Gütlich, P., Bill, E., & Trautwein, A. X. (2011). Mössbauer Spectroscopy and Transition Metal Chemistry. Springer.
  5. Jelezko, F., & Wrachtrup, J. (2006). Single defect centres in diamond: A review. Physica Status Solidi (a), 203(13).

网络扩展解释

超精细相互作用(Hyperfine interaction)是原子核的核矩(如磁矩、电四极矩)与核外电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原子能级和光谱的微小分裂。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物理机制

  1. 基本概念
    原子核并非质点,其电荷分布(电四极矩)、自旋角动量和磁矩会与核外电子产生的电磁场相互作用。这种作用比精细结构更微弱,能量变化量级约为$10^{-4}$ eV(对应波数$1 , text{cm}^{-1}$,频率$10 , text{s}^{-1}$)。

  2. 主要来源

    • 磁偶极作用:核磁矩与电子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
    • 电四极作用:核电四极矩与核外电场的梯度(EFG)相互作用。

二、分类与形式

  1. 磁超精细相互作用
    由核磁矩($mu$)与核外磁场($B$)的耦合引起,数学形式为:
    $$ H_{m} = -mu cdot B $$
    常见于核自旋与电子轨道/自旋磁场的相互作用。

  2. 电四极相互作用
    由核电四极矩($Q$)与电场梯度($ abla E$)的耦合引起,表达式为:
    $$ H{Q} = frac{eQ}{6} sum{i,j} frac{partial E_i}{partial x_j} $$
    这种作用仅修正能级位置,不改变能级结构。

三、观测与意义

  1. 历史背景
    1891年迈克尔逊首次在实验中观察到光谱超精细结构,1924年泡利首次用核自旋和磁矩理论解释这一现象。

  2. 应用示例

    • 原子钟:利用超精细能级跃迁(如铯原子)实现高精度计时。
    • 核磁共振(NMR):通过核磁矩与外部磁场的相互作用研究物质结构。

四、与精细结构的区别

超精细相互作用引起的分裂比精细结构小约$10$倍,后者源于电子自旋-轨道耦合,而前者源于核性质与电子电磁场的耦合。

如需更深入的技术细节或扩展应用,可参考权威教材或文献(如、2、4的来源)。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