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sampling plan
抽样方案(Sampling Plan)在统计学和质量管理中指为获取代表性数据而制定的系统性取样规则。其核心要素包括抽样方法、样本数量、验收标准及实施流程。根据应用场景差异,抽样方案可分为计数型(如合格/不合格判定)和计量型(如数值测量分析)两大类。
国家标准GB/T 2828.1-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定义了三种严格度等级:正常检验、加严检验和放宽检验,通过AQL(可接受质量限值)指标控制批次合格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则将抽样方案细分为单次、双次和多次抽样类型,其中双次抽样通过两次独立取样降低误判风险。
在医学研究领域,WHO推荐的EPI抽样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策略,确保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的空间代表性。工业领域常用MIL-STD-1916标准,强调过程稳定性验证与持续改进机制的结合。
抽样方案(Sampling Scheme)指在进行研究或检验时,为从总体中科学选取样本而制定的系统性方法和步骤。其核心目的是通过合理选择样本,以较低成本高效推断总体特征,同时控制误差。以下是详细解释:
目标总体
明确研究对象的全体(如某批次产品、特定人群),需界定清晰的范围和标准。
样本量
根据研究精度、资源限制等确定样本数量。样本量越大,结果越可靠,但成本也越高。
抽样方法
包括概率抽样(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非概率抽样(如方便抽样、判断抽样),前者更具统计推断的科学性。
实施流程
涵盖样本抽取的具体操作步骤、时间安排及质量控制措施。
简单随机抽样
每个个体被选概率均等,适用于同质性高的总体。
分层抽样
将总体按特征分层,每层独立抽样,提高结果的代表性和效率(例如按年龄、地区分层)。
系统抽样
按固定间隔(如每隔10个选1个)抽取样本,操作简便但需注意周期性偏差。
整群抽样
以群体(如学校、社区)为单位抽样,适合分布分散的总体,但可能增加误差。
明确研究目标
确定需解决的问题(如估计总体均值、检验质量合格率)。
定义总体与抽样单元
清晰划定研究对象的边界,避免遗漏或重复。
选择抽样方法
根据总体特征、资源限制和研究目的,权衡不同方法的优劣。
计算样本量
常用公式(如置信区间法):
$$
n = frac{Z cdot p(1-p)}{e}
$$
其中,( Z )为置信水平对应的值,( p )为预估比例,( e )为允许误差。
执行与验证
实施抽样后,需检查样本的代表性,必要时调整方案。
通过科学设计抽样方案,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高效、准确地实现研究目标,是统计学和实证研究的重要基础工具。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