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冲淡的”在汉英词典中主要有三层含义:
1. 稀释液体(物理层面) 指通过添加溶剂(如水)降低溶液浓度,对应英文“diluted”或“watered down”。例如:“冲淡的盐水”可译为“diluted saline solution”。牛津词典定义diluted为“液体因混合其他物质导致浓度降低”,剑桥词典指出该词常用于化学实验和饮品调制场景。
2. 弱化抽象概念(隐喻用法) 用于描述情感、矛盾或记忆的淡化,英文使用“mitigated”或“attenuated”。例如“冲淡的乡愁”译为“attenuated nostalgia”。柯林斯词典强调该用法常见于文学及心理学领域,表示通过时间或干预降低强度。
3. 降低事物影响(功能层面) 特指通过特定手段削弱效果,对应“neutralized”或“counteracted”。如“冲淡毒性的药剂”译为“toxin-neutralizing agent”。该定义在《英汉大词典》中被标注为专业术语,常用于医学和毒理学领域。
化学领域权威文献《溶液稀释原理》(第3版)指出,该词在科学语境下需满足公式: $$ C_1V_1 = C_2V_2 $$ 其中C₁为原液浓度,V₁为原液体积,C₂为稀释后浓度。
“冲淡”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有所差异。以下是主要解释:
稀释液体
指通过加入其他液体降低原有液体的浓度。例如:
“用白兰地酒冲淡咖啡”或“雨水冲淡了树头的甜味”。
近义词:稀释、调淡;反义词:浓缩、提纯。
减弱效果或情感
表示使某种气氛、效果、情感等变弱。例如:
“冲淡了戏剧的紧张氛围”,或“时间冲淡了记忆中的伤痛”。
文学风格描述
在诗歌或艺术中,指语言质朴、意境恬静的风格,与“纤秾”相对。例如:
“冲淡施以淡墨,追求淡而有味”。
这一用法多见于古典文论,如《晋书》中“清虚冲淡,与俗异轨”。
性格特质
古汉语中可形容人谦虚淡泊的性情,如《儒林外史》中的“襟怀冲淡”,现代较少使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古文出处,可参考权威词典或文学评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