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perforating wound
“穿扎伤”是中文医学术语,指由尖锐物体(如针、钉子、玻璃碎片等)刺入皮肤或组织形成的创伤,对应英文翻译为“puncture wound”。其特点是伤口入口较小但可能造成深层组织损伤,常见于日常生活或医疗操作中。以下为具体解析:
词义定义
根据《牛津英语词典》,“puncture wound”定义为“由尖锐物体穿透皮肤或黏膜形成的狭深型伤口”,强调创伤的穿透性特征。中文“穿扎”二字分别体现“穿透”和“尖锐物刺入”的双重动作。
医学特征
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MedlinePlus医学百科》指出,此类伤口因深度大于宽度,易残留异物且破伤风感染风险较高。典型表现为局部疼痛、出血量少但伴随组织肿胀。
临床处理原则
《默克诊疗手册》建议采用“清洁-探查-消毒”三步骤:需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借助医疗器械检查是否残留异物,并注射破伤风疫苗预防感染。
与相似概念区分
《世界卫生组织伤害分类标准》明确将“穿扎伤”与“切割伤”(incised wound)划为两类,前者由垂直刺入力形成,后者由横向切划力导致。
关于“穿扎伤”这一表述,目前医学领域并无明确定义。根据常见创伤类型推测,可能涉及以下两种解释方向:
1. 可能为“穿刺伤”的误写 穿刺伤指尖锐物体(如针、钉子、刀具等)刺入人体造成的损伤,特点包括:
2. 或指“贯穿伤” 贯穿伤指致伤物穿透身体形成双向伤口(入口和出口),常见于:
处理建议: ① 立即止血并保持伤口清洁 ② 避免自行拔出深部异物 ③ 24小时内注射破伤风疫苗 ④ 深度穿刺需影像学检查排除内脏损伤
若您遇到具体伤情,请立即就医并准确描述致伤物形态,以便医生判断损伤范围。建议核对原始医学术语以获得更精准解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