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host country
laird; landholder; landlord; landowner; lessor
【经】 land owner; landlord
country; nation; national; state
"地主国"在汉英词典中的核心对应词是host country,指在国际活动、事件或关系中,负责承办、接待或提供场所的国家。其含义与用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基本含义
"地主国"指国际事务中承担主办或接待职责的国家,如国际会议、体育赛事、外交使团驻地等场景。
权威来源:《汉英综合大辞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将"地主国"译为"host country",强调其作为活动承办方的角色 。
外交与国际法语境
在联合国文件中,"host country"特指为国际组织或外交机构提供驻地的国家,需承担相关法律义务(如《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
例证:联合国总部所在地美国即为"地主国"(host country),需保障外交特权与豁免权 。
国际活动主办
奥运会、世博会等大型活动的承办国均称"地主国"。例如:
2022年冬奥会的地主国是中国。
→ China was thehost country of the 2022 Winter Olympics.
跨国企业与机构驻地
外资企业分支机构所在国、国际组织总部驻地国均属"地主国"。
学术支持:《国际商务术语词典》(剑桥大学出版社)明确将跨国公司运营所在国定义为"host country" 。
"东道主"(host)可指个人、团体或国家,而"地主国"仅限国家主体,更具正式性。
不可直译为"landlord country"(字面意为"房东国家"),此为典型中式英语错误。
(注:因平台限制无法提供实时链接,上述文献可通过权威出版机构官网或学术数据库检索验证。)
“地主国”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于描述国际活动中的特定角色。以下是详细解释:
“地主国”指负责筹备并提供场地以举办国际性赛事、会议或其他活动的国家。例如世界杯足球赛、APEC峰会等国际活动的主办国均可称为地主国。
词汇来源
译自英语“host country”,其中“host”对应中文“地主”,原指本地主人或东道主(如“尽地主之谊”),后延伸为国际活动的主办方。
语义演变
传统“地主”指土地所有者或本地人(如《国语辞典》解释),而“地主国”则特指国际层面的主办国,弱化了阶级属性,强调功能性角色。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词在不同辞典中的释义,可参考《国语辞典》等权威辞书条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