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 first angle projection; first angle system
first; firstly; primary
【医】 arch-; arche-; eka-; prot-; proto-
【经】 no 1
corner; angle; cape; contend; horn; wrestle; role
【医】 angle; anguli; angulus; Broca's angle; cornu; cornua; gonio-; horn
【计】 method of projection; projection method
第一角投影法(First Angle Projection) 是工程制图中用于表达物体三维形状的一种正投影方法,也是国际标准ISO 128和中国国家标准GB/T 14692规定的两种主要投影法之一。其核心特点在于观察者、投影面与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视图排列规则。
在第一角投影法中,假想物体置于第一象限(即观察者与投影面之间)。观察视线穿过投影面投射到物体上,形成的视图实则为物体在投影面上的正投影。此时,物体位于观察者与投影面之间,投影面作为“透明屏幕”接收物体背面的轮廓。其英文术语First Angle Projection 直接体现了“第一象限”的空间位置关系(Angle在此指空间象限角)。
采用第一角投影时,各视图的展开排列遵循严格逻辑:
为明确图纸所用投影法,第一角投影采用国际标准符号(ISO 128-3)标注于标题栏:一个梯形图标,其两腰延长线交汇于左侧顶点。该符号是区分第一角与第三角投影(圆形标识)的关键标志。
第一角投影法在欧洲(如ISO标准)、中国(GB/T 14692)、俄罗斯及部分英联邦国家具有法律效力,广泛应用于机械、建筑图纸。其权威定义可参考:
术语对照与权威来源:
(注:因未搜索到可验证的在线标准全文链接,来源仅标注标准编号,建议通过国家标准馆或ISO官网查证原文)
第一角投影法是机械制图中用于表达三维物体的投影方法,以下从定义、原理、视图排列和应用范围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基本定义 第一角投影法是将物体置于第一象限(即水平投影面之上、垂直投影面之前的空间区域),按照「观察者→物体→投影面」的投射关系进行正投影的方法。这种投影方式在ISO标准中被定义为国际标准,因此也被称为"欧洲画法"。
投影原理 • 投影顺序:视线从观察者出发,先穿过物体,再投射到物体后方的投影面上 • 坐标系划分:将空间分为四个象限,物体始终位于第一象限(右上象限) • 展开方式:投影箱展开时,是从近到远的方向翻转展开
视图排列规则 展开后的标准视图布局为:
与第三角投影法的核心区别在于:第三角法采用「观察者→投影面→物体」的投射顺序,视图排列呈环绕式布局。国际交流中需特别注意投影法符号标注(第一角法用梯形符号,第三角法用三角形符号)以避免误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