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督军英文解释翻译、督军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warlord

分词翻译:

督的英语翻译:

superintend and director

军的英语翻译:

army; army corps; troops

专业解析

督军的核心含义与英译

“督军”在汉语中主要指军事监督官或军事总督,对应英文译为“military governor” 或“supervisor of military affairs”。该词源于中国古代军事制度,近代特指北洋军阀时期(1916-1928年)的地方军政长官,集地方军权与行政权于一身,是割据势力的核心角色(来源:《汉语大词典》《中国近代史词典》)。


一、军政职能解析

  1. 军事统辖权

    督军作为省级最高军事指挥官,直接管辖地方军队(如北洋时期的各省陆军),负责防务调度、军令发布及军备管理。其职权类似现代“军区司令”,但兼具行政干预能力(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

  2. 行政干预权

    尽管名义上受中央政府任命,督军常凭借军事实力干预地方财政、司法及人事任免,形成“军政合一”的地方权力实体(来源:《剑桥中国史》)。


二、历史背景与演变


三、文化语境中的延伸义

在文学与历史文本中,“督军”可引申为: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中国近代史词典》(陈旭麓主编)
  3. 《剑桥中国史·民国卷》(费正清主编)
  4. 《中华民国职官志》(中华书局)

(注:因古籍及学术著作无公开电子版链接,暂标注文献来源;建议通过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获取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督军”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出现的军事或军政职位,其含义和职责随时代演变有所不同:

  1. 汉代至三国时期
    督军最初是监察或监督军队的官职,如汉代设“督军御史”,主要负责监督军队行动,作为监军使用。三国时期延续了这一职能,例如《三国志》记载裴儁之子裴越曾任蜀汉督军。

  2. 北洋军阀与民国初期
    北洋政府时期(约1912-1928年),各省最高军事长官由“都督”改称“督军”,实际掌握一省的军政大权。例如云南督军唐继尧曾指挥护国军行动。此时的督军既是军事统帅,也是地方实际统治者,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

  3. 职责与权力范围

    • 古代:以监察、指挥军队为主,如《旧唐书》提到张仁愿“督军备边”。
    • 近代:权力扩展至军政合一,涉及募兵、训练、资源管理及地方行政。
  4. 词源与演变
    “督”字本身有“统率、监督”之意(参考“督察”“都督”等词),因此“督军”一词在不同历史阶段均围绕军事监督或统率职能展开。

总结来看,“督军”一词从汉代的监察官职,逐步演变为近代地方实权军事首脑的代称,反映了中国古代至近代军政体系的变化。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