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鹃花(Rhododendron)是杜鹃花科杜鹃属植物的统称,其汉英对应释义及植物学特征可参考权威资料综合分析:
一、学名与分类 根据《中国植物志》在线版,杜鹃花属学名_Rhododendron_源于希腊语"rhodon"(玫瑰)和"dendron"(树木)。该属包含约1000种木本植物,中国有近600种特有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23)。
二、植物学特征 典型特征为革质叶片、伞形花序及漏斗状花冠。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记录显示,杜鹃花高度从15厘米灌木到12米乔木不等,花瓣颜色涵盖白、粉、红、黄、紫等色谱(Kew Science, 2025)。
三、地理分布 《大英百科全书》指出,杜鹃花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至热带山区,喜马拉雅山脉至东南亚为多样性中心。中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国际植物学界公认为杜鹃花起源演化核心区(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2024)。
四、文化象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杜鹃花与杜鹃鸟构成"杜鹃啼血"的文学意象,见于李白《宣城见杜鹃花》等古诗。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其根、叶可入药,具祛风止痛功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
五、现代应用 美国园艺学会认证数据显示,杜鹃花作为观赏植物已培育出3万余栽培品种,其酸性土壤适应性使其成为园林绿化重要材料。部分品种精油成分被欧盟化妆品原料目录收录(RHS Horticultural Database, 2023)。
杜鹃花是杜鹃花科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植物的统称,兼具观赏与文化价值,其词义解析如下:
学名与别称
学名Rhododendron simsii,别称映山红、山石榴、山踯躅等。名称源于杜鹃鸟的传说:相传古蜀国君主杜宇(号望帝)死后化为杜鹃鸟,啼血染红山花,故得名。
形态特征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品种或诗词典故,可查阅、5、9等来源的完整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