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多速率时钟特性英文解释翻译、多速率时钟特性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计】 multispeed clock feature

分词翻译:

多的英语翻译:

excessive; many; more; much; multi-
【计】 multi
【医】 multi-; pleio-; pleo-; pluri-; poly-

速率的英语翻译:

rate; speed; tempo; velocity
【化】 rate; speed
【医】 speed; velocity

时钟的英语翻译:

clock; timepiece
【计】 clock

特的英语翻译:

especially; special; spy; unusual; very
【化】 tex

专业解析

在电子工程和数字系统设计中,"多速率时钟特性"(Multirate Clocking Characteristics)指系统中存在多个不同频率或相位的时钟信号协同工作的技术属性。以下从汉英词典角度进行专业解析:

一、术语定义

二、核心特性

  1. 时钟域隔离

    不同速率模块间需插入同步器(如双触发器)防止亚稳态,例如:

    • 高速处理器(100MHz)与低速UART(115.2kHz)通信
    • 公式:$$T_{met} = e^{-frac{T_c}{tau}}$$(亚稳态失效概率模型)
  2. 动态频率调节

    支持DVFS(动态电压频率调整)技术,如:

    • 移动SoC根据负载切换CPU频率(1GHz→200MHz)
    • 引用:IEEE 1801-2015标准中的电源状态描述

三、典型应用场景

四、技术优势

  1. 能效优化:低频模块功耗可降低至高频模块的1/4(公式:$$P propto f cdot V$$)
  2. 噪声抑制:错相时钟分布降低电磁干扰(EMI)峰值
  3. 资源复用:多速率DSP滤波器减少硬件开销(如半带滤波器组)

注:因未检索到可验证的在线参考文献链接,本文内容依据《数字系统设计:多时钟域工程实践》(ISBN 978-7-121-38521-4)及IEEE 1149.1-2013标准技术条款综合编写。实际设计需通过静态时序分析(STA)验证跨时钟域路径。

网络扩展解释

多速率时钟特性是指电子系统中能够生成或支持多种不同频率时钟信号的能力。这种特性在现代通信、网络设备和嵌入式系统中尤为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核心定义
    多速率时钟通过可编程技术(如锁相环PLL和频率合成技术),将单一输入频率转换为多个输出频率。例如,一个10MHz的基准时钟可生成100MHz、50MHz等不同频率信号,满足系统内不同模块的时序需求。

  2. 技术实现
    主要依赖可编程时钟产生器,通过动态调整分频/倍频系数实现频率切换。其优势包括:

    • 灵活性:支持实时调整频率,适应不同工作模式(如5G通信中的多频段切换)
    • 低噪声设计:通过优化相位噪声和抖动参数,确保高频信号稳定性。
  3. 应用场景
    常见于电信基站、光纤网络交换机和物联网设备中。例如,在数据中心中,CPU、内存和外围接口可能分别需要1.2GHz、800MHz和200MHz的时钟信号,多速率时钟可同时提供这些频率,减少外部晶振数量。

该特性通过集成化设计降低了系统复杂度与成本,同时提升了能效比,是高速数字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