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Aster fastigiatus
woman
女菀(Turczaninowia fastigiata)是菊科女菀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及朝鲜半岛等地。其拉丁学名中的"Turczaninowia"为纪念俄罗斯植物学家尼古拉·斯捷潘诺维奇·图尔恰尼诺夫(Nikolai Stepanovich Turczaninow),"fastigiata"则指植株的锥状花序形态特征。
该植物在中医典籍中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药,干燥地上部分入药。据《中药大辞典》记载,女菀性味辛温,归肺经,具有温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适用于寒痰咳嗽、气逆喘息等症。现代研究表明其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和挥发油成分,具有抗炎、抗菌等药理活性。
英文释义可表述为:"Turczaninowia fastigiata, commonly called 'Nv Wan' in Chinese materia medica, is a perennial herbaceous plant characterized by clustered purple capitula and lanceolate leaves. Its medicinal parts are primarily used in decoctions for respiratory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traditional preparation methods."
别称体系包含白菀(《名医别录》)、织女菀(《本草经集注》)等历史异名,反映出古代医家对其形态特征和采收季节的观察。植株高度通常为30-80厘米,8-10月为花果期,常见于海拔200-800米的山坡草地。
“女菀”这一词可从植物学、中药学及文化寓意三个层面进行解释,具体如下:
女菀(学名:Turczaninowia fastigiata)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100厘米,茎直立,叶互生,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河北、山西、江苏、浙江等地。其别名包括白菀、织女菀、羊须草等。
作为中药材,女菀以根或全草入药,性味辛、温,归肺、脾经,具有以下作用:
注意:古籍记载其“畏卤咸”,需避免与含卤盐药物同用。
女菀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被归类为“中经”,主治风寒、霍乱、惊痫等症。唐代《证类本草》指出,女菀与紫菀功效相似,但古代存在名称混淆,至唐代方明确区分。
作为人名,“女菀”寓含贤淑温婉、生机蓬勃之意,取自“窈窕淑女”与“菀尔而笑”的典故。
女菀既是传统中药材,亦承载文化内涵。药用时需遵医嘱,避免禁忌配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