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issue
purulence; pus
【医】 matter; pus
the open part of a sore
脓疮口在汉英医学词典中的释义及临床解析如下:
脓疮口(Nóng chuāng kǒu)指皮肤或黏膜组织因感染化脓后形成的溃破创面,伴随脓液渗出。其标准英译为"purulent sore opening" 或"suppurating wound orifice",强调创口的开放性化脓特征(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汉英医学大词典》)。
由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导致组织坏死、液化并形成脓液,最终突破皮肤表面形成破溃口。
开放创口并清除坏死组织,确保脓液充分引流,避免感染扩散。
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用抗生素,局部应用碘伏或抗菌药膏(如莫匹罗星)。
使用湿性敷料(如水胶体敷料)维持创面微环境,加速肉芽组织生长(来源:中华医学会《创伤感染预防与处理指南》)。
权威参考来源:
“脓疮口”指脓疮(化脓性皮肤病)破溃后形成的创口或溃疡处,常见于细菌感染引发的皮肤病变。以下是详细解释:
脓疮
由链球菌或葡萄球菌感染引起,表现为皮肤红斑、水疱或脓疱,多发于面部、颈部及四肢,儿童更易患病。中医认为与热毒积聚有关。
疮口
指皮肤溃疡或创伤的破溃处,可能伴随脓液渗出,需保持清洁避免感染。
若疮口持续恶化或伴随全身症状(如高热),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处理不当导致并发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