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英文解释翻译、薄暮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dewfall; dusk; owl-light; vesper
相关词条:
1.nightfall 2.vesper 3.owllight 4.owl-light 5.dewfall 6.gloam
分词翻译:
薄的英语翻译:
flimsy; slight; tenuity; thin
【医】 lepto-; tenuity; thinness
暮的英语翻译:
dusk; evening; late
专业解析
"薄暮"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太阳落山后,天光将尽未尽、夜色初临的黄昏时分。从汉英词典的角度来看,其对应的英文翻译主要有:
- Dusk:最常用且直接的对应词,指日落后光线昏暗但尚未完全黑暗的时刻。例如:"The city lights began to flicker on at dusk."(薄暮时分,城市的灯光开始闪烁亮起。)
- Twilight:比 "dusk" 更具文学色彩,既可指日落后天未全黑之时(黄昏),也可指日出前天将亮未亮之时(黎明)。在特指黄昏时,与 "dusk" 意义相近,但更强调光线明暗交替的朦胧状态。例如:"They took a walk in the twilight."(他们在薄暮中散步。)
详细释义与内涵:
-
字面拆解:
- 薄 (bó): 在此处意为“迫近”、“临近”。并非指厚薄的“薄”。
- 暮 (mù): 指日落之时,傍晚。
- 因此,“薄暮”字面意思即为“迫近日暮”、“临近傍晚”,精确地描绘了白天即将结束、黑夜即将开始的那个短暂过渡时段。
-
时间特征: 特指日落之后,天空尚有微弱余光(晚霞可能尚存),但光线迅速变暗,景物开始模糊,直至完全被黑夜笼罩之前的那段时间。它比“傍晚”更强调光线变化的临界点和朦胧感。
-
意境与情感: “薄暮”在中文里常带有一种静谧、朦胧、略带感伤或神秘的文学意境。它常出现在古诗文中,用以烘托氛围,寄托思乡、怀人、时光流逝或孤独寂寥之情。例如,王维《青溪》中的“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虽未直接用“薄暮”,但其描绘的宁静画面常与薄暮意境相通。 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也常被认为在暮色中更显苍凉。
-
与相近词的区别:
- 傍晚: 时间范围相对宽泛,指接近晚上的时间,可能包含“薄暮”时段,但不如“薄暮”精确强调光线临界点。
- 黄昏: 与“薄暮”意义非常接近,常可互换。但“薄暮”在文学作品中可能更侧重光线的微弱和朦胧感,“黄昏”则更通用。
- 夜幕降临: 更强调黑夜已经到来或正在覆盖的过程,时间点略晚于“薄暮”。
“薄暮”在汉英词典中的核心对应词是dusk 和twilight。它精确指代日落后、黑夜完全降临前的那段光线昏暗朦胧的短暂过渡时刻,具有特定的时间节点和强烈的文学意境,常传达静谧、朦胧、感伤或神秘的情感色彩。其字面意思“迫近日暮”生动体现了这一时间点的特征。
引用参考来源:
- Oxford Chinese Dictionary (牛津汉英词典):提供了 "dusk" 和 "twilight" 作为 "薄暮" 的标准对应词,并解释了其作为日暮时分的含义。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出版,权威定义了“薄暮”为“傍晚”之意。
- 王维《青溪》及杜甫《春望》的文学解析:众多文学评论和教材(如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分析了这些诗歌中黄昏/暮色的意境营造,佐证了“薄暮”的文学情感内涵。
网络扩展解释
“薄暮”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
时间概念
指傍晚时分,太阳即将落山,天色渐暗的时刻。例如:杨沫《青春之歌》中“天色已经薄暮”描述了这一自然景象。
-
读音与字形
拼音为bó mù(注意“薄”在此处读作“bó”,而非“báo”)。
二、引申含义
-
比喻人生暮年
用于形容人的晚年或事物衰落的阶段,如《楚辞·天问》中“薄暮雷电”隐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文学意境
古诗文中常借助薄暮营造苍茫、孤寂的氛围,如杜甫诗句“山云薄暮时”。
三、使用场景
-
自然描写
多用于文学作品中描述黄昏景象,如“远岫出山催薄暮”(古诗《浣溪沙》)。
-
抽象表达
可比喻情感或时代的尾声,例如“薄暮之年”代指晚年。
四、古籍与现代引用
- 古籍溯源
《汉书·酷吏传》提到“城中薄暮尘起”,记录了这一词汇的早期用法。
- 现代作品
杨沫、韩愈等作家均在其作品中运用“薄暮”增强画面感。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延伸用法,可参考《楚辞》《汉书》及现代文学著作。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