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mill groove
chamfer; gutter
【计】 slot
【化】 channel
【医】 alvei; alveus; crib; gutter; slot; socket; tank; trough
碾槽(niǎn cáo)是传统中药炮制工具中的核心组件,由碾盘和碾轮(又称“碾磙”)两部分组成,主要用于研磨、粉碎药材。以下从汉英词典角度详细解析其含义及用法:
碾槽指带有凹槽的碾盘,配合圆柱形碾轮使用。操作时,将药材置于槽中,通过推动碾轮往复滚动实现碾碎、研磨或混合药材的目的。
Grinding groove(直译,强调槽体结构)或Mortar trough(功能类比研钵,但为长槽形)。更专业的表述为"Herbal medicine grinding trough with roller",以明确其专用性。
碾槽通过碾轮的物理碾压,将根茎、种子等坚硬药材粉碎至所需粒度,便于煎煮或制剂。其优势在于可控的研磨力度与均匀性,至今仍在部分中药房及传统炮制工艺中使用。
定义碾槽为“以木质或石质凹槽为底座,通过碾轮滚动挤压药材的工具”,强调其在“粉碎、去壳、混合”环节的核心作用 。
在工具类词条中指出,碾槽的槽体设计可防止药材飞溅,提升研磨效率,是传统“碾药法”的典型代表 。
附录“传统炮制工具图鉴”中收录碾槽图示,注明其适用于“小批量药材的精细加工” 。
碾槽最早见于宋代《本草图经》,明清时期成为药铺标配工具。现代虽多被电动粉碎机取代,但因其无热损伤、保留药效的特性,仍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如“同仁堂传统中药炮制技艺”)。
参考资料(非链接形式):
“碾槽”是一种传统工具,主要用于碾压、研磨物品,其结构和用途在不同场景中有所差异。以下是详细解释:
碾槽通常由两部分组成:
中药加工
传统药房用于研磨药材(如赤小豆、酸枣仁),或去除苍耳子等药材的外壳刺毛。尽管现代机械普及,碾槽仍因保留药性作用而不可替代。
家庭食材处理
在陕西渭北农村,陶土制碾槽曾广泛用于碾压辣椒、香料等食材,是上世纪中后期家庭生活的重要工具。
茶道工具
宋代称为“金法曹”,用于碾茶,体现古代文人的雅趣。《茶具图赞》将其拟人化,赞其“柔亦不茹,刚亦不吐”的特性。
碾槽不仅是实用工具,还承载文化记忆。例如,陕西农村的陶土碾槽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生活方式,而宋代的茶碾则融入文人审美。
注:如需了解更完整的历史演变或地域差异,可参考、3、4的原始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