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behavioral hypotheses of internal control
内部控制的行为假设是指组织在设计和管理内部控制体系时,对员工行为模式及决策动机所持有的基础性预设。这一概念包含以下核心要点:
1. 理性人假设 组织默认员工在履职过程中会基于成本效益原则做出理性选择。例如,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COSO)在《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指出,该假设要求企业通过制衡机制防止个人利益凌驾于组织目标之上。
2. 道德约束假设 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在"大多数人具有基本职业道德"的前提上。中国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强调,该假设需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和道德准则明确行为边界。
3. 信息对称性假设 控制活动设计基于"关键信息能够被有效传递和识别"的预设。证监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要求企业建立信息沟通机制,确保各层级人员及时获取履职所需数据。
4. 行为可预测性 通过岗位说明和业务流程标准化,预设员工行为具有可预见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国际专业实务框架》提出,标准化操作流程可降低人为失误风险。
应用场景示例:
该理论体系的发展可参考权威文献:
内部控制的行为假设是构建其理论体系的基础,主要指在设计和实施内部控制时,对人性、组织运行等核心问题的基本前提预设。以下是主要的行为假设及解释:
认为人存在道德缺陷或行为偏差,可能因利益、压力或疏忽导致错误或舞弊。例如,罗伯特·西蒙斯提出,内部控制需防范“最糟糕的情况”,即少数人可能因诱惑或压力做出损害组织利益的行为。该假设强调通过制度约束降低人性弱点的影响。
有效的内部控制能通过监督、问责等机制形成威慑,使潜在违规者因担心被发现而减少舞弊动机。例如,餐饮企业的收银记录制度可降低员工私吞现金的可能性。
假设管理层有能力通过制度设计引导和规范员工行为。例如,通过职责分离、审批流程等措施,将个人行为纳入可控范围。这一假设是内部控制可实施的前提。
人的行为受多种因素驱动(如动机、态度、环境),需通过多样化控制手段应对。例如,既需刚性制度约束,也需企业文化等软性引导。
假设不同岗位员工不会集体合谋破坏控制机制。例如,会计与出纳岗位分离的设计,即基于两者不会串通篡改财务数据的预设。
这些假设为内部控制提供了逻辑起点,但现实中可能存在假设失效(如串通舞弊)。因此,企业需结合动态风险评估优化控制措施。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