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 angle of internal friction
挠曲角(Deflection Angle)是材料力学和结构工程中的核心概念,指构件(如梁、板)在承受横向荷载时,其轴线由直线变为曲线后,任意截面处切线方向与变形前轴线方向之间的夹角。该角度直接反映构件局部弯曲变形的程度。
几何解释
挠曲角描述弯曲构件截面的旋转量。若以梁为例,未变形时轴线为直线,变形后呈曲线,曲线上任意点的切线与原始轴线夹角即为该截面的挠曲角(通常用符号 (theta) 表示)。其微分关系式为: $$ theta = frac{dy}{dx} $$ 其中 (y) 为挠度函数,(x) 为轴线坐标。
力学关联
根据梁的弯曲理论,挠曲角与弯矩 (M)、截面抗弯刚度 (EI) 的关系为: $$ theta = int frac{M}{EI}dx $$ 表明挠曲角大小受荷载分布和材料刚度共同影响 。
中国国家标准
《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1-2021)将挠曲角归为"位移限值"指标,定义为"构件轴线转角"(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学术文献
徐芝纶《弹性力学》明确:"弯曲变形中,截面绕中性轴转动的角度称为挠曲角"(来源:高等教育出版社,第5版)。
国际标准
ASTM E111-17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Young's Modulus) 在测量材料刚度时要求记录载荷-挠曲角曲线(来源: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
注:实际工程中需区分挠曲角(局部截面转角)与挠度(整体位移量),二者通过积分/微分关联但物理意义不同。
根据现有资料分析,"挠曲角"这一专业术语在搜索结果中未直接出现,但结合"挠曲"的工程学含义可推断其定义:
挠曲角(Deflection Angle)指材料或结构在受力弯曲时,其轴线某点处切线方向与原始轴线方向之间的夹角。在材料力学中,该参数用于量化弯曲变形程度。
技术特征:
计算公式:当梁受横向载荷时,挠曲角θ与挠度y存在微分关系: $$ θ = frac{dy}{dx} $$ 其中x为梁轴线坐标,y为对应点的垂直位移。
应用领域:常见于建筑工程(评估梁柱变形)、机械设计(计算轴件弯曲刚度)、地质构造分析(岩层褶皱测量)。
词源依据: 该词由"挠曲"(物体弯曲变形)与"角"(角度变化量)组合而成,源自《韩非子》"绳不挠曲"的物理概念延伸。
注:由于专业术语存在多学科差异,建议结合具体领域规范文件获取精准定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