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postencephalitic parkinsonism
encephalitis
【医】 cephalitis; cerebritis; encephalitides; encephalitis; neuraxitis
phrenesia; phrenitis
after; back; behind; offspring; queen
【医】 meta-; post-; retro-
【医】 Parkinson's syndrome; parkinsonism
脑炎后帕金森氏综合征(Postencephalitic Parkinsonism)是一种继发于病毒性脑炎后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肌肉强直、静止性震颤等帕金森病样症状。该病症最早在20世纪初的嗜睡性脑炎(Encephalitis lethargica)大流行期间被系统描述,其病理特征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密切相关。
从发病机制看,病毒感染引发的神经炎症反应可能导致基底节区神经元变性。研究表明,甲型流感病毒等病原体可能通过分子模拟机制触发自身免疫反应,进而破坏黑质纹状体通路。影像学检查可见中脑黑质致密部信号异常,这与特发性帕金森病存在显著差异(Lancet Neurology, 2022)。
临床表现方面,患者除典型运动症状外,常伴有眼动异常、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约30%病例会出现动眼危象(oculogyric crisis),表现为眼球持续性偏斜(Neurology Clinics, 2023)。治疗以多巴胺替代疗法为主,但疗效较特发性帕金森病差,部分患者对深部脑刺激治疗有响应(Mayo Clinic Proceedings, 2024)。
该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征显示,近年来随着疫苗接种普及,发病率已显著下降。但需注意,新冠大流行期间个别病毒性脑炎病例报告了类似的迟发性运动障碍(WHO Technical Report Series, 2025)。预防重点在于早期识别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特别是儿童及免疫缺陷人群的脑炎防控(中国帕金森病诊疗指南第三版, 2023)。
脑炎后帕金森氏综合征是一种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由病毒性脑炎(尤其是昏睡性脑炎)引发,表现为类似帕金森病的运动障碍症状。以下是详细解析:
定义
该病是因脑炎(如甲型脑炎或其他病毒性脑炎)导致中脑黑质等区域受损,引发锥体外系功能障碍的继发性疾病。
注:昏睡性脑炎(1915-1926年流行)曾为主要病因,现病例已罕见,但其他病毒性脑炎仍可能引发类似症状。
病因机制
病毒直接破坏中脑黑质神经元或免疫反应引发神经炎症,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最终出现帕金森样症状。
运动症状
伴随症状
诊断依据
预后特点
如需进一步了解诊断标准或治疗方案,可参考来源、4、7、12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