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pupilius
he; male; man; son
【医】 andr-; andro-; arrheno-
【法】 person under guardianship; pupil
在法律术语中,"男被监护人"指由法院或法定程序指定受他人(监护人)保护的男性个体,通常因其未成年、精神障碍或其他无民事行为能力状态需获得特殊保护。该概念包含三层次核心内涵:
法律地位界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四条,被监护人指"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男性被监护人特指此类群体中的男性成员。监护关系通过法定程序建立,确保其人身权益与财产权益不受侵害。
性别中立的特殊考量
《中国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虽未对男性被监护人作单独规定,但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强调,监护制度实施中需注意"被监护人性别特征对监护方式的影响",例如青春期男性心理辅导需求、成年男性精神障碍者的康复介入等特殊情形。
英汉法律术语对照
《元照英美法词典》将"ward"定义为"受监护者",对应汉语"被监护人"概念。美国《统一监护与保护程序法案》(Uniform Guardianship and Protective Proceedings Act)第102条特别注明,当涉及不同性别被监护人时,应参照"ward's gender-specific needs"进行差异化监护安排。
该术语在《布莱克法律词典》(Black's Law Dictionary)第11版中延伸解释为"因法定原因暂时或永久丧失自我管理能力的个体",强调监护关系的临时性特征。英国《1983年精神健康法》(Mental Health Act 1983)第7章则对男性被监护人的医疗决定权作出专门程序规定。
被监护人是指因年龄、精神状况等原因被法律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需由监护人代理其民事活动并保护其权益的群体。性别(如“男”)本身不影响被监护人的定义,仅表示被监护人的性别属性。以下是具体解析:
核心概念
被监护人包括两类人群:
法律依据
未成年人监护人顺序
父母为当然监护人;若父母无法履行,则依次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等近亲属担任,最后可由其他个人或组织(需经居委会等同意)担任。
成年人监护人顺序
配偶优先,其次为父母、子女,再次为其他近亲属,最后为其他个人或组织(需经相关部门同意)。
监护人需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其人身、财产权益(如签订合同、就医等),并承担被监护人侵权行为的赔偿责任。
“男被监护人”即男性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法律地位、监护规则与其他被监护人一致,性别不构成特殊影响因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