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fastness to ironing
be able to bear or endure
iron; unknit
【化】 color fastness; colour fastness
耐熨色牢度(Ironing Color Fastness)指纺织品在熨烫处理下抵抗颜色变化或沾色的能力。其英文术语为"Color Fastness to Ironing" 或"Ironing Fastness",属于纺织品色牢度测试的重要指标之一(来源:ISO 105-P01:1995 标准)。
将干燥/湿润的试样与标准贴衬织物贴合,在规定温度(如150°C、200°C)和压力下熨烫15秒,冷却后评估颜色变化和沾色程度(来源:AATCC Test Method 133)。
采用ISO灰度卡或AATCC彩色转移尺进行1-5级评定(5级最优),例如: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 第P01部分:耐熨烫色牢度》
《耐熨烫色牢度》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 耐熨烫色牢度》(中国国家标准)
(注:链接有效性需以实际访问为准,部分标准需订阅获取全文)
耐熨色牢度(也称耐熨烫色牢度或耐热压色牢度)是指纺织品在熨烫过程中,颜色抵抗高温和压力作用的能力。它主要评估织物在受热、加压时是否出现褪色、变色或对相邻织物的沾色现象。
测试方法
根据国际和行业标准(如GB/T 6152、ISO 105/X11),测试通常分为三种条件:
评定标准
通过观察试样变色程度和贴衬织物的沾色情况,按1~5级进行评级(1级最差,5级最优)。
影响因素
耐熨色牢度与纤维类型、染料性质、加工工艺等有关。例如,合成纤维(如涤纶)因耐高温性较强,通常表现优于天然纤维(如棉、丝)。此外,染色后固色工艺的处理也会显著影响结果。
该指标对服装、家纺产品尤为重要,尤其在需要频繁熨烫的场景中(如正装、床品)。选择高等级(4级以上)的织物可减少因熨烫导致的色泽损失问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