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跛行本位英文解释翻译、跛行本位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经】 lame standard

分词翻译:

跛行的英语翻译:

gimp; hobble; limp
【医】 claudication; lameness; limp; limping

本位的英语翻译:

standard
【化】 ipso position

专业解析

跛行本位(limping standard)是国际货币制度史上金银复本位制的特殊演变形态,指法律上仍保留金银双本位框架,但通过行政手段限制其中一种金属货币自由铸造的过渡性制度。该术语源于19世纪欧洲货币体系改革实践,现为经济史学与货币银行学领域专业概念。

一、定义与核心特征

根据《中国金融大百科全书》定义,跛行本位制中政府仅允许金币自由铸造,而限制或禁止银币的自由铸造。这种非对称性政策导致银币逐渐退出流通领域,形成“跛足”运行状态,其英文直译"limping standard"形象反映了该制度下货币体系的不平衡性。

二、历史实施背景

英国在1816年颁布《金本位法案》时率先采用此制度,法国、比利时等拉丁货币联盟国家在1874年停止银币自由铸造后也形成类似体系。该制度成为各国从金银复本位向金本位过渡的中间阶段,具有重要的货币史研究价值。

三、汉英对照释义

《现代汉英综合大词典》将其解释为:"金银复本位制的一种变形,银币的铸造受到限制而失去法定货币资格,仅金币保持完全的本位币地位(A modified bimetallic system where silver coinage is restricted and demonetized, retaining only gold as full legal tender)"。

四、经济影响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的专题研究指出,该制度通过行政干预缓解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但加速了白银的非货币化进程。其过渡属性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研究中被视作政策缓冲机制的典型案例。

网络扩展解释

跛行本位制是19世纪中后期由金银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过渡的一种货币制度,其核心特征在于对金银两种货币铸造权的差异化限制。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定义与特点
    跛行本位制下,金币和银币仍同为本位币,按法定比价流通,均具有无限法偿能力。但只有金币可自由铸造,银币的铸造则被严格限制或禁止。这种制度通过削弱银币的货币属性,使金银复本位制逐渐向单一金本位制过渡。

  2. 历史背景与作用
    19世纪70年代,白银产量激增导致银价暴跌,金银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严重偏离,引发“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即格雷欣法则)。为稳定货币体系,法国、美国等国家通过限制银币自由铸造,将银币的实际价值绑定于金币,从而抑制了白银对货币体系的冲击。

  3. 制度缺陷与演变
    尽管跛行本位制缓解了双本位制的矛盾,但银币地位下降使其逐渐成为金币的附属货币,形成“跛行”状态。最终,各国在19世纪末完全过渡到金本位制,银币退出主币行列。

跛行本位制通过限制银币铸造权,为金本位制的确立铺平道路,反映了货币制度从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演变的过渡性特征。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