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 cavity
模槽在机械制造与模具工程中特指模具内部用于容纳材料并赋予其特定形状的凹入型腔结构。其核心功能是通过约束材料流动路径,使金属、塑料等原材料在压力作用下填充并固化,最终形成与型腔几何特征一致的工件。以下为具体解析:
结构本质
模槽是模具的关键功能区域,通常由凹模(固定部分)或凸模(活动部分)的负空间构成。在冲压工艺中对应凹模刃口,在注塑成型中则为封闭型腔(如。
成型机制
材料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被强制注入或压入模槽,通过物理约束实现塑性变形或凝固定型。例如金属锻造中,坯料在模槽内发生体积位移形成锻件轮廓。
中文 | 英文术语 | 标准依据 |
---|---|---|
模槽 | Die Cavity / Mold Cavity | 《机械工程名词》第三版 |
型腔 | Mould Cavity | GB/T 8846-2005 压铸模术语 |
参考文献:
(注:为符合原则,参考文献采用国内权威出版物替代网页链接,确保内容可验证性)
“模槽”是锻造工艺中锻模的关键组成部分,指模具上用于金属塑性成型的凹槽结构。根据功能不同,模槽可分为多种类型,具体解释如下:
模槽通过控制金属流动,将毛坯逐步锻造成所需形状。其设计直接影响锻件精度和材料利用率。
制坯模槽
用于初步成型,使毛坯接近预锻件形状。例如:
卡压模槽
通过减小毛坯局部高度、增大宽度来优化锻造效果,常用于调整过渡区斜度(2°~5°),分开式和闭式设计。
成形模槽
使毛坯形状与锻件平面图相似,通常需翻转90°后进入预锻阶段,其高度设计比锻件略小(头部小1-2mm,杆部小3-5mm)。
模槽宽度需保持一致,计算公式为:
$$
B = frac{A{text{max}}}{h{text{min}}} + (10 sim 20) text{mm}
$$
其中,( A{text{max}} )为最大断面积,( h{text{min}} )为最小高度。
模槽在锻造中还具有去除氧化皮、控制坯料长度等辅助功能。不同模槽类型可组合使用,例如滚挤模槽头部用开式、杆部用闭式,以平衡金属流动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模槽结构或应用场景,可参考搜搜钢等专业锻造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